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祠堂祭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海岛舟山传统民间家谱中有不少祠堂祭祖规定,是舟山传统祭祖风俗的真实记录。文章着重就祠堂祭祀时间、祭祀仪式、祭祀祭品以及经费来源与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舞龙、龙舟、风筝三种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舞龙、龙舟、风筝是龙形象的"三栖"状态,三者以节日为载体,以祭祀或祭祖为出发点,且具备"三民"特性,即民俗、民间、民生。结论:舞龙、龙舟、风筝的发展必须以建立以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为重点的动态保护机制,坚持学校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才能促使三者"更快、更广、更强"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古代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节庆习俗,得以流传。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生死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然而,现代的清明节却缺少"仪式感",在部分人眼中,清明节逐渐变成了一个只有三天假期的法定假日,缺少了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众对清明节相关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明确在清明节习俗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关于清明节文化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超过半数的人们对清明节常识性文化并不了解;清明节的祭祀和饮食习俗在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在当代,清明节的习俗不被重视或渐渐消失;清明节文化内涵的创新传承方式亟待探索。  相似文献   

4.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为了缅怀自己祖先的恩德,依据其生日而举办的一个节日,它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族文化. 本文从与"达努节"相关的传说和节日活动入手,充分展现了"达努节"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宗教祭祀文化、人本意识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宏观体育社会学与微观体育社会学在理论假设、研究焦点、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符号互动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拟剧理论及行为主义这四个微观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上位理论,并对这四种理论在微观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践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指出,单纯的微观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具有歌文化、服饰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等文化特征。通过对布依族节日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布依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市场经济原理和体育产业的理论对高尔夫产业的概念以及高尔夫三大市场划分的缘由进行说明,在分析高尔夫核心、主体和相关三大市场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三大市场的市场培育展开论述,揭示了三大市场发展是以高尔夫球场为核心市场,带动其主体市场和相关市场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云南节日体育文化的生态特色进行分析.认为,节日体育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民俗节日为时间节点,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展现一个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及生产、生活实践的文化行为体系,具有浓烈的生态意向.云南节日体育的生态特点表现为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的模拟、对自然环境的积极顺应,以及对信仰意义的转换.对民族节日体育的生态学研究,有助于对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进行全方位把握.  相似文献   

10.
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响水县乡镇节日体育活动进行社会学调查,就响水县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组织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苏北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其变迁呈现以下社会学特征:(1)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主体正发生着较大改变,即已由以往的农民自发组织活动逐步转为由乡镇一级政府出面组织;(2)随着乡镇企业实力的壮大,当地的乡镇企业在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在具体组织形式上目前出现了居民自发组织、当地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以及企业出资而由政府组织四种形式并举的格局。以上变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