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与共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和意义,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及其解决方法,重点探讨了图书馆联盟在知识转移和共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任文化、激励文化、学习文化与创新文化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影响知识转移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基于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转移能够有效地利用联盟的网络关联优势,促进图书馆知识的有效共享。阐述了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的含义和必要性。为促进图书馆知识转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认知结构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认知结构理论以及知识转移理论,构建认知成分与图书馆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对应关系图,分析成员馆认知结构的双重性特点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根据图书馆联盟成员认知结构现状,对成员馆间知识转移方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提升知识转移效率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牛桂卿 《现代情报》2012,32(6):83-86
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与层次,通过对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组织空间环境的分析,找出阻碍知识转移与共享的障碍因素,应用组织内的五度空间组织环境克服知识共享障碍,并构建出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机制管理体系,为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演化博弈分析框架下,重点讨论知识特性因素、知识基础因素、盟员互动因素等要素以及知识共享成本与异源知识协同价值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确定联盟成员策略演化路径与演化稳定策略。研究表明:知识可理解性越高,企业知识存储越充分、成员间关系越紧密,知识共享成本越低、协同价值越高,则盟员合作意愿越强,个体知识吸收与联盟知识积累效率越高。盟主企业在联盟形成初期应进行适当干预与引导,同时加强对联盟知识转移成本、成员关系的管理,从而保证联盟成员沿合作路径最终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仪器共享创新策略,寻求建立一种实体资源与知识资源相结合的知识共享及合作创新新模式。基于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模式和特征,从知识管理和创新视角构建以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依托、“平台实体(知识库)—核心联盟层(核心知识受体)—基础联盟层(基础知识受体)—外围组织(支撑环境)”为架构的无边界知识联盟,平台在其中发挥知识汇集中心、存储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作用,知识在联盟中的流转包括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提出需要从以共享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利益共赢的制度体系、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术业专攻的人才梯队等入手,保障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知识联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转移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共享资源与服务,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联盟间的知识转移来完成.分析了图书馆联盟间知识转移的内容,指出了知识转移路径主要是显性知识向成员馆和馆员转移;隐性知识通过人际交流网络向其他馆员转移;隐性知识显性化后向成员馆和馆员转移;知识转移循环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服务、技术、管理、人等5个方面探讨图书馆联盟的构成要素;从输入、产出、效果三个方面,分10种因素架构了图书馆联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的是为完善联盟共享体系结构,创新与优化共享服务内容、开发利用共享资源,规范和调控共享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情景转换的知识转移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转移活动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发生的,知识转移情景既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协同要素。本文认为知识的形成具有情景基因,知识内容和知识情景是知识转移活动的两大目标要素。并探讨了知识转移情景的内涵以及情景转换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知识转移理论要素,提出了基于情景转换的知识转移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中的知识转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赣鸣  王建雄 《情报科学》2006,24(10):1451-1455,1460
本文运用知识资本理论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要素,探讨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规律,从而揭示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1.
We study how class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imensions should be altered to be more adapted to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In particular, we look at the dimensions: coordination, centralization, form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sharing. Empirical data was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in two companies.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xpected relationships, such a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entralization o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ower formalization, were not found. Interdependency and knowledge complexity, caused by specialization, had an important interac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rdin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revealed that the organization-specific context in which the coordination is applied influences the potential of this coordin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相似文献   

12.
张生太  梁娟 《科研管理》2012,33(6):31-39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内蒙古自治区18家企业264名员工的调查问卷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政治敏锐性、人际影响力、关系拓展力、组织协调力对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信任完全中介了组织政治技能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分析了该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任荣  王涛 《软科学》2012,26(5):107-111
合作中企业提升能力的路径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企业与外部伙伴的知识转移,即正式契约下,企业之间在个体层、团队层和组织层进行外部的平行知识转移,一方企业的知识被转移到另一方;第二阶段是企业内部的能力生成,即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的跨层次转移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知识,实现能力的演化升级。组织学习模式影响知识活动效果,决定能力提升活动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团队惯例的形成,更有助于企业间个体层和团队层的能力转移。挖掘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形成,对于企业间组织层的能力转移活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Knowledge processes (knowledge creation, retention, and sharing) are influenced b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While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facilitate knowledge creation; they can hinder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sharing without adequ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Drawing from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governance liter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knowledge governance mechanisms – consensus-based hierarchy, share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output control – that promote knowledge processes in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s (PBOs). The functioning of knowledge governance is described in a Japanese PBO, Maekawa Manufacturing Ltd. Although the case indicates that both soft and hard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governance support knowledge processes, soft dimensions are prioritized in this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Som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组织中知识的流动过程出发分析隐性知识的共享,观察隐性知识在个人层次和组织层面的共享过程,并据此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条件、障碍、方法、工具和保障措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其协同效应来源于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经济效应.知识链组织通过协同识别机制,寻找到合适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组织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过程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97-1707
 组织智力资本的增进依赖于组织成员间广泛的共享知识。组织激励与组织文化分别代表了促进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因素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鉴于鲜有研究同时关注并区分正式的组织激励和非正式的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差异化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对组织激励、组织文化与知识共享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1182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组织激励通过顺从机制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组织文化通过认同机制和内化机制(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态度,进而最终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19.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