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涉及有碰撞、爆炸、打击、射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必须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都隐含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这二类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很短,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相似文献   

2.
正1.运用极限思维法寻找解题突破口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过绳PQ通过一定滑图1小车通过细绳将物体向上提升轮与一辆车相连,假定绳子的P端连接小车,Q端连接物体,绳本身没有伸缩性,绳和定滑轮的尺寸和质量不计并且忽略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运动开始时,车在左侧滑轮外边缘的正下方的A点绳PQ绷紧但无作用力,其中AB间距离和左侧绳长均为H,开始运动后,汽车向左加速运动,沿水平方向由A点运动到B点后继续驶向C点.假设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υb,试求小车在由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绳端Q的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绳跨过定滑轮拉物体问题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部分的典型类型之一,对这类问题的处理要把好两关:一是因轻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其绷紧长度保持不变,那么它沿绳伸长方向的速  相似文献   

4.
汪飞 《物理教师》2014,(1):88-89
如图1所示的两幅图为一类常见的以轻绳或轻杆为连接物构成的牵连物系模型,图1(a)中以轻绳为连接物,图1(b)中以轻杆为连接物.虽然两幅图中的连接物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在运动过程中,A、B物体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且连接物不发生弯曲.故此将运动过程中连接物(轻绳、轻杆)不发生弯曲的牵连物系归为一类. 在以此类牵连物系为背景的力学题中物体常做复杂的变加速度运动,对物体加速度的分析是此类问题的难点.笔者在对此类问题的思考中发现,通过转换参考系,可得出一条有用的结论:若以牵连物系中某一物体A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B将相对于A物体做圆周运动.应用此结论可将复杂的变加速度运动转化成熟悉的圆周运动,给问题的分析带来方便.下面首先对这条结论进行简要的证明,再通过几道相关的例题来呈现此结论在分析问题中的巧妙性.  相似文献   

5.
三、轻绳在能量转化中的特点1.在轻绳类问题中,当系在物体上的轻绳从松弛到瞬间绷紧,出现了突变现象,结果使系统的动能有一定损失,转化为轻绳上的内能.2.反之,如果系在物体上的轻绳没有发生瞬间绷紧现象,则轻绳上没有内能产生,系统只发生其他形式间的能量转化.确定绳子上是否有内能产生,直接决定了所列功能关系式的正确性,但当轻绳发生突然绷紧时,作用是在瞬间完成的,绳的形变不明显.人们审题时往往由于分析疏忽,不注意物体的速度及能量变化,在解题时没有考虑绳上内能的产生而导致错误.要掌握轻绳在能量转化中的特点,关键是正确理解绳子“瞬…  相似文献   

6.
若干个物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就构成了 连接体, 其连接方式一般是通过细绳、轻杆或轻弹簧等 物体来实现的.连接体问题涉及多个物体, 具有较强的 综合性, 是力学中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也经 常出现.连接体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寻找连接体之间的内 在联系.解决连接体问题的有效方法, 除常用的整体法 与隔离法外, 还可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一、轻绳连接模型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 连接体运动过程中, 与绳子 连接的物体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轻绳内 部张力处处相等, 且与运动状态无关.因此, 此类模型中 的单个物体机…  相似文献   

7.
朱琴  赵诗华 《物理教师》2011,(10):68-69
有些物理问题,在分析物理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状态,即两物体共速的状态.这往往是连接前后两个分过程的临界状态,需要分析物体或系统在此共速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相应的加速度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8.
1.若细绳两端系有物体,细绳刚伸直时物体速度沿绳的方向,则绳绷紧后两物体获得相同的速度.例1 有若干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互相靠着沿一直线排列于光滑水平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木块间均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现用一恒力F沿排列方向拉第一个木块,各个木块依次被牵入运动,求第n  相似文献   

9.
轻绳是一个物理模型,它是不计质量,不可伸长的绳,其特点是: (1)拉紧时产生拉力,方向沿绳背离与绳接触的物体,松弛或拉断或刚拉直但不绷紧时不产生力的作用,绳两端的力等大但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0.
梁树颖 《中学理科》2009,(10):29-32
轻绳连接体问题,由于轻绳的柔软性使问题有了许多的变化,也使题目难度变大.笔者对这类题作了些分析研究.将这类问题大致分为:1.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都静止类问题;2.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一个静止,另一个运动类问题;3.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类问题;4.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类问题,下面进行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等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一般是指物体的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分界限的问题.例如: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的破坏;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绳子断裂,某物体与另一物体相脱离;电学元件的击穿;带电粒子越过电场或磁场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物质的运动形式转变的过程中,或者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分界的现象,这就是常说的临界问题。物体处于这种转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要实现这种转变是有条件的,称为临界条件,有时是一个或几个物理量达到特殊值——临界值。例如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用电器的额定电  相似文献   

14.
所谓绳连体 ,就是指用轻绳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轻绳发生的 .绳连体问题 ,灵活多变 ,综合性强 ,能涉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重要规律 .为方便同学们系统掌握绳连体规律 ,现结合几例作如下剖析 ,供参考 .1 系统虽受外力作用 ,但系统动量守恒处于松弛状态的绳连体 ,由绷直状态到绷紧状态 ,所需时间极短 ,绳中张力较大 ,系统虽然受外力作用 ,但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例 1】 有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 (厚度不计 ) ,质量分别为M和m ,半径分别为R和r,两板之间用一根长为 0 .4m的轻…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轻绳连接的两个物体,因涉及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和做功情况分析,而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拦路虎"。下面以两类典型的绳连接问题为例探究求解方法,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类型一:通过轻绳连接的两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则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16.
滑轮是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根据其使用方法有动滑轮与定滑轮,在高考试题中还有它的“变脸”模型,如光滑的凸面(杆、球、瓶口等).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这介质为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这就是说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物体,如物体的叠合,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7.
蔡同欢 《物理教师》2003,24(2):49-49,5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经常遇到这一类问题 :几个物体的运动存在着某种关系 ,根据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求其它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类问题称为相关速度问题 .相关速度问题一般用速度分解法或微元法求解 ,这两种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和掌握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功能角度分析相关速度问题 ,解题过程简捷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现介绍如下 .1 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相关速度问题图 1由轻绳、轻杆连结的物体 ,由于轻绳、轻杆的质量为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其中一个物体对轻绳、轻杆的做功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其它物体做功的功率 .…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性试题中多个物体间常通过不计伸长的细绳或轻杆相牵连,物体间因绳、杆的连接使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变得复杂.此类习题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是命题的热点.下面举例,并加以剖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绳跨过定滑轮拉物体的速度分解问题,是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直接应用。学生在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受到力的分解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分不清哪是合速度哪是分速度而导致错误。笔者以为,若采用如下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便能较好地克服思维障碍。1分解法用分解法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两点:一是因轻绳不可伸长,那么在绳绷紧时沿绳方向的速度一定处处相等;二是物体实际的速度才是合速度。例如图1,人用轻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物体,若人以速度ν0匀速前进,当AB段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时,求物体的速度。解析由于物体的速度才是合速度,故将…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解题中,常运用方程组把大题分解为一些小题,又把小题加以联合求出预期的答案;也常用方程组,把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物理过程,然后把这些简单的过程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复杂的物理现象。这就是所谓化整为零和集本为整的过程。以下举例予以说明。例1.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和绳的质量,略去摩擦。求:ml和mZ的加速度。解:用虚线把问题中的物体分为两个隔离体。设m1的加速度为81,m2的加速度为。2,绳上张力为T。然后对其中每一个隔离体分别列出方程。回*,这一LIZffi,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