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某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用LS-dyna软件进行了小腿冲击保险杠的碰撞试验,分析了造成行人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了保险杠参数对行人保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优化保险杠参数提升了该车型的行人保护性能。研究表明,正交试验及主效应分析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车型设计了一款防撞梁,基于汽车轻量化理念,防撞梁材料采用铝合金。以GB17354-1998为标准,在Hypermesh中建立了防撞梁的有限元模型,调用LS-DYNA进行碰撞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得出防撞梁低速碰撞的变形及位移情况,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为整个保险杠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低速碰撞时安全带的使用情况对乘员的损伤影响,文章基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建立并验证了某车型的整车有限元模型、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约束系统模型。根据该车型安全气囊ECU标定试验,分析了四种低速碰撞工况下的乘员损伤。结果表明,低速碰撞时乘员不系安全带会发生二次碰撞,造成头部、颈部和腿部的严重创伤,且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碰撞损伤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21)
悬架弹簧是汽车悬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汽车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悬架弹簧将会直接影响汽车悬挂的性能。结合实例阐述了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悬架弹簧进行分析的过程包括悬架有限元模型建立、边界条件的确定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后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大型远程行人晕厥无线监测系统关键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行人监控系统中,由于行人运动行为姿态的相似特征量较大,传统的行人行为特征识别系统不能对行人突然发生晕厥时及时有效地做出信息反馈。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支持向量机的大型远程行人晕厥无线监测方法。首先,采用背景差分法对行人监测图像进行提取,并将提取出的扩展梯度方向直方图和完备局部二值模式两种互补特征通过离散变换算法进行压缩和融合,然后将融合结果输入到SVM中进行学习,在寻找超优平面的过程中,在满足支持向量机分类条件下,将行人晕厥行为从行人监测视频图像中识别出来。在KTH和Weizmann行为公共数据库中进行了多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识别模型,提高了行人晕厥监测系统的识别正确率,同时加快了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6.
某曲线型钢桁架空中连廊用以连接两栋建筑。由于净跨度达45 m,需要对该空中连廊结构进行振动分析和舒适度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框架,首先开展了现场加速度响应实测。布置了多组加速度传感器,得到了在各种行走和跳跃工况下的空中连廊加速度响应数据。然后对空中连廊结构的自振频率,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精度的空中连廊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且提出了空中连廊行人荷载模式和激励力的精细化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振动结果进行了逐一比对。比较结果验证了现场实测数据和有限元模型本身的可靠性。最后,结合国内外规范尤其是刚刚颁布的国标新规范对人行舒适度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 ANASYS的压力容器法兰连接有限元分析问题。利用 ANA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大量的接触面和螺栓预紧单元,建立标准法兰连接接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法兰接头连接系统的强度和各部件的应力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螺栓预紧力对连接强度和紧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汽车保险杠是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常采用对聚丙烯基体进行改性和添加增韧剂、无机填料和极性助剂等手段对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改性,以满足汽车保险杠的应用和加工性能需求。本文梳理了汽车保险杠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相关专利技术,分析了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分布情况和重要的申请人信息,并依据技术手段对重要专利进行了技术路线的演进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宇  黄秋菊 《科教文汇》2008,(16):202-202
行人交通分析是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改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分析行人交通的基础是对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在整理大量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和行人违章的成因,对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进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力模型能逼真地模拟拥挤人群行人运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群挤压变形不明显、行人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存在不合理的振荡现象。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相对速度对行人社会心理力的影响,在社会力模型中引入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进行修正,基本消除了原模型中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时的不合理振荡。同时,对挤压力进行修正,修正之后,模型在仿真高密度人群疏散中,行人身体更密切地接触时,行人之间可以部分重叠,更真实地模拟拥挤人群运动中行人之间的挤压现象。改进后的模型可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也可用于人群拥挤状态的风险评价以及公共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