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一节。植物的种类有很多,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和形成果实等内容,学生对此已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第七章的重点课。它是在前几节所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过程,是农业生产的关键。2.教材内容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现象,也是花的生理活动的本质;双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形成了果实和种子。3.教学目的(依据大纲、教材确定)(1)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子房的发育过程);(3)通过对双受精和受精后子房发育这一动态过程的观察,抽象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培养…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初中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之前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种子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对照实验中惟一变量的理解,进一步复习巩固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隽 《中学生物学》2011,27(2):40-42
1教学背景分析1.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这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生理过程是很复杂的,在日常生活中又见不到,摸不着,也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因此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就能正确地牢固地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为以后在高中学习“生殖发育”有关知识奠定基础。一、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掌握花的构造和传粉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作用的特点,并懂得传粉和受精作用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必要条件。2.使学生了解人们掌握了传粉和受精作用的规律后,可进行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无性生殖>一节教材主要阐释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繁殖过程和"种子→幼苗→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无性繁殖三个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的内容。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学生通过前两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本节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充满了生命科学的神秘色彩。知识高度浓缩,概念性知识点较少,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本节课的重点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难点是受精的  相似文献   

9.
《开花和结果》一节主要介绍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准确记忆花的结构及准确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并在熟悉二者的基础上阐明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梅 《生物学教学》2008,33(9):27-28
1教材分析 1.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花的结构和类型”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本节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节,而且是具有关键性的一节,因为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的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节,本课以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为学习基础,为“人的个体发育”进行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本节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核心概念:“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个体;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录像、动画、图片等技术的综合和集成,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生物学》第一册“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为例,制作课件,进行现代化教学探索。1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案“生殖作用”这节课的重点是:①有性生殖的过程和意义: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因此,在复习一棵完整的被子植物的组成的基础上,先讲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从而引出了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性生殖的过程和意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一系列知识,在讲开花这一环节时,让学生首先观察盛开的鲜花。使学生对开…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起始节。教材的本节内容是从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差异这一问题探讨开始的,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分裂的定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15.
何生 《科技文萃》2004,(10):145-152
植物的生殖和繁殖 生殖和繁殖是两个近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植物生殖是以生殖细胞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方式.植物有机体一方面维持个体生命的生长发育,一方面维持种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植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就是当被子植物的种子萌发以后,首先进行根、茎、叶的营养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营养生长后,便转入生殖生长,就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分化出花芽,然后开花、传粉、受精,形成种子和果实.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为生殖器官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只有在根、茎、叶发育良好的基础上,再配合所需的外界条件,花芽才能顺利分化,以至开花、结实.许多植物在进行生殖生长后仍有营养生长,多年生植物常常以年为周期交替进行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一、练习内容自然第四册15——18课植物单元练习主要内容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水在植物体内的过程,即水的吸收、运输及蒸发的简单过程。知道植物跟水的关系。 2.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意义。 3.知道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二、练习要求 1.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知识的认识。在已认识植物形态构造和人体生理知识的基础上,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功能的知识,包括植物的水分  相似文献   

17.
本课(“九义”教材人教社版第十册第十三课)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花的雄蕊和雌蕊;通过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传粉;通过解剖和投影片特写镜头的观察认识受精;认识传粉和受精是两个有序的过程,这样才能完整地了解果实、种子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叫做单性结实.单性结实的果实不含有种子或只含有败育的种子,故通常称为无子果实.单性结实可分为自然单性结实和人工诱导单性结实.一、自然单性结实在自然条件下,由单性结实产生的无子果实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果实(即子房壁和花托)的发育是靠受精后的胚珠与子房中的幼嫩种子产生的内源激素调节形成的.没有种子的产生.也就难以生成果实了.幼嫩种子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分裂的主要因素.在种子发育中富含内源赤霉素与生长素,它们不仅促进幼果细胞扩大.还能促使果柄中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能防止形成高层,增加座果率.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高,有促进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等物质从植物的营养器官向果实输送的能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生物的果实是没有种子的,这些植物果实的形成没有按部就班地经过传粉、受精过程等自然过程,而是受到外界条件如经过冷、热、光等物理、化学催化或生物药剂的刺激后,由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单性结实。无子番茄就是没有种子的番茄,无籽西瓜是无核的西瓜,它们都属于单性结实,但二者的形成机理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无籽果实     
徐苓 《生物学教学》2005,30(9):67-68
一般情况下,植物结实要经过受精作用,在果实的形成过程中,胚囊中的卵细胞经过受精,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也有一些植物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其子房也能发育成为果实。这种现象叫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这样形成的果实,里面不含种子或只有败育的种子,因此,又称为无籽果实,如香蕉、菠萝、葡萄等。无籽果实有许多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