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转变观念充分备课课前教师必须先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体现几个观念的转变:一是在注重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二是由注重知识传授向  相似文献   

2.
备课,人们通常理解为:一位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准备教具,最终形成教案的过程.在过去的备课中,教师更多依据的是大纲、教材、教参,参考的是名师教案、获奖课教案,书写的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相似文献   

3.
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操作性和探究性非常强的课。在备课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课前备好的环节在课堂上难以实施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备课前只注重了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文结合实践案例,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备课过程中使用动态备课的形式是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每一节数学课的开展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测。如果说课前备课是一节数学课的预习,课后检测是对新知识进行温故的话,那么连接课前与课后的就是课堂教学环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内容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四个基本环节:备课——指导——批改——讲评。其中最后一个环节的"讲评"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绝不能忽视的。好的讲评课是一堂具体而生动的写作讲话,可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为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讲评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在教师 ,重点在课前备课。没有高质量的备课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陷入盲目性 ,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得不到根本的转变 ,实施新课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 ,新课改教师要先过备课关。教师应当如何搞好课前备课呢 ?笔者认为 ,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新的备课模式 ,以“学”定“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是教师备课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教师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用课改的新理念统率备课的全过程 ,摒弃陈旧的备课模式。按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知课前备课的重要性,有效的备课关系到数学授课的质量,有效的备课是备有用的课。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备课,备出有效的课。有效备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内容的研究,找寻教学的重难点,分析三维目标的落实,探究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巧妙构思。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手中的数学教材,选取适合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抓好授课中的学生训练环节,让课前备课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实施“单元达标教学”以来,我深深体会到,真正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必须做到思想上、观念上的转变。把课后下功夫变为课前下功夫,即把教学功夫用在课前备课上。备课要针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的整个教学系统进行全方位备课。具体做法为以下几方面:一、制定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操作化。它对学生的学习应达到的深度和宽度都作了  相似文献   

9.
<正>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能将这种理念贯穿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同时师生要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有一份渴望,教师要有一份热情和一种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和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具体来说是三方面:一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二是教师扎实备课;三是师生密切配合,上好课。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一课结束后,我都会为下一课设计一个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的兴趣。之后便是常规的预  相似文献   

10.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11.
一、高中英语评卷课教学的现状英语评卷课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授课模式。它可以起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高中英语评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教师将大部分的备课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新课的授课上,对待评卷课的备课相对较为松懈。2.讲评课的授课模式存在误区。有的教师将评卷课单纯地理解为直接报答案;还有的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从头讲到尾,不分主次和重点,一人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2.
我这样备课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备课评价皋兰县职业中学张生义一、备课评价的意义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课前备课皇整个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程序等。因为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达纲程度,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程度,也反映教与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4):13-14
<正>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个出问题是:繁重而无效的课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和精力,也加重了学生的课负担。因此新课改强调化备课环节,提倡教师进有效备课。一、讲求备课的实效传统的备课环节存着很多问题:一是目标不确、不具体,很多教师备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备课而备课,所以备课目往往不合乎教学实际或不够具体;二是目标多注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生的发展显然是不相适的,也可以说是低效能而“新课标”为教师备课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的课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的边活动。二、备课形式不…  相似文献   

16.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6):13-14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教学反思1.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而且,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2.有助于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弊端,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09,(7):23-29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教学辅导?有专家认为,教学整体上可以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导”五个环节,辅导是其中的第五个环节,只有这五个环节闭合了,教学才会有效,只有这五个环节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整体有效性才会提高。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然而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一观点把辅导从学生的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中剥离出来,把辅导与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割裂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上课”成为教师按预定计划的个人表演,不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辅导是教学的第五个环节,那么也就成为课堂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分析学生特点和基础上,对教材艺术化处理,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写作课亦是。教师应真正地成为写作课上的引导者和帮助人,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完善、学会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有三大环节: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人们对中间环节的研究已很多,但我认为课前准备环节更不可忽视。课前准备实际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理念中"课外"环节的一部分,苏步青说:"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1]它充分地说明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