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境认知化是正确使用和理解语言的前提,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析了语用失误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者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认知化,才能减少或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境观是前辈学者对语境的基础性研究;认知语境观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有利于解释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机制。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有优缺点,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也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二者不可相互取代,但却可以相互补充。真正的语境观应该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境观是前辈学者对语境的基础性研究;认知语境观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有利于解释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机制.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有优缺点,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也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二者不可相互取代,但却可以相互补充.真正的语境观应该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5.
刘晓玲 《内江科技》2010,31(5):69-69,113
语境是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能否意识到语境的变化是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号语境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语境中所发生的跨文化交际冲突现象,进而提出避免这种冲突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构成的交际语境相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琎 《科教文汇》2014,(36):36-37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构成的交际语境相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认知语境概念在话语交际中理解和应用,对其在书面语篇交际中的作用的研究也日渐突出。作为一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特定的交际方式,它也是个动态的认知过程,也应该遵循语言交际活动的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洁 《中国科技信息》2010,(5):243-244,264
语境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人们的交际,也影响人们对交际的理解。目前对语境的研究在阅读理解中颇多。事实上,语境在听力理解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声音层面分析了语境在听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交流以语言为媒介,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则研究不够。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普遍存在于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历史典故,传统习俗等等文化体系中,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积累的精华与结晶。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成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于是在此试图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从语用学的顺应论角度,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来研究成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ESP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如何进行ESP教学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在明确其定义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语境教学理论,从三个层面提出了ESP语境化教学的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使用真实交际语篇,以此进一步推动ESP教学,实现ESP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雪松 《科教文汇》2013,(4):101-102
ESP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如何进行ESP教学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在明确其定义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语境教学理论,从三个层面提出了ESP语境化教学的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使用真实交际语篇,以此进一步推动ESP教学,实现ESP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词或句子在交际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语境中,并且只有出现在具体的语境里使听者所听为言者所言,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词汇语境(lexical context)、篇章语境(verbal context)以及实际语境(physlcal context)能够影响和确定词或句子的外延、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消除词句所产生的歧义。  相似文献   

14.
语境与意义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从一种语言形式等价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流过程,它帮助人们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本论文尝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口译过程,即分为意图的理解,语境的建立,最佳关联的建构三个步骤来揭示其口译的整个过程,从而为相关口译人员或者口译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月梅 《科教文汇》2007,(6X):32-33
顺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语境、语言、认知和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外语教学的认知交际法确认语言的认知属性和交际属性。本文旨在诠释认知交际法的语用学理论依据,并依此来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董文铮  高东军 《内江科技》2009,30(11):30-30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认为造成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说话人高估听话人的资源、推理过程中对隐含前提的不同理解,说话人意欲的语境与听话人实际使用的语境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18.
顺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语境、语言、认知和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外语教学的认知交际法确认语言的认知属性和交际属性.本文旨在诠释认知交际法的语用学理论依据,并依此来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胡凌 《科教文汇》2014,(2):121-122
语言应当回归真实世界,孤立的单词、句子、段落、语法现象没有确定的意义,应该在语境整体呈现过程中解决词汇问题,融词汇于语境之中。融英语词汇教学于语境中.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