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ETS 第五级考试作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的最高级已经于1999年9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替代了 WSK·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考试。一、WSK 与 PETS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举办的,主要用于考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外语水平考试。WSK 考试共包括英语(EPT)、法语(TNF)、德语(NTD)、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五个语种的水平考试。通称为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并以该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WSK 为其简称。  相似文献   

2.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全国考试,在全国37个考点开考。其合格证书主要供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作为选拔公派留学人员外语水平的认证。此外还可为其他用人单位衡量求职者或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提供参考。各语种考试成绩对于申请公派出国人员有效期为两年,如作为其他用途则不受此年限限制。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0,(4):47-47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为鉴定非外语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而设置的考试,其成绩主要用于选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每年举行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定于3月的第四个星期六,第二次考试定于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第三次考试定于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2000年的具体考试事宜安排如下。 一、考试日期和语种 第一次考试2000年3月 25日,考英语(PETS5)、日语(NNS)和俄语(T  ),英语口试于次日举行。第二次考试7月 1日,考法语(TNF)和德语(NTD),口试于次日举行。第三次考试9月 16日,考英语(PE…  相似文献   

4.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的外语水平考试,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和俄语5个语种。 该考试是为检测非外语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而设立的,其成绩主要用于选拔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目前,WSK还适用于有关外语培训中心对其学员外语水平的评估、有关企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外语水平的鉴定、非外语专业人员职称评定时的外语水平鉴定。它的英语考试(EPT)成绩已经得到了某些外国院校的承认。德语考试(NTD)的成绩在1994年以后,被德国驻华使馆作为对中国赴德留学生人员签证的德语水平依据。 WSK不依据某一教学…  相似文献   

5.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2009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时间安排的通知》,安排如下: 1.考试日期和语种第一次考试时间定于2009年6月13日,开考英语(PETS-5)、法语(TNF)和德语(NTD),口试从笔试当日下午开始;第二次考试时间定于2009年12月12日,开考英语(PETS-5)、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口试从笔试当日下午开始。  相似文献   

6.
原定于6月28日举行的PETS-5考试(即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考试英语考试)将延期到2003年12月份举行,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外语水平法语和德语考试也同时延期到12月份进行。据了解,12月份的WSK考试将开考英语(PETS-5)、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报名工作10月下旬开始。日语(NNS)和俄语(TПРЯ)从今年12月份起还将首次增加口语考试。各考点开考的语种不变。已报名参加6月份考试的考生可以选择退费,或者选择延期到12月份参加第二次考试。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调整了日语和俄语的考点,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外国语…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1,(7):52-52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为鉴定非外语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而设置的考试,其成绩主要用于选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每年举行两次考试,2001年第一次WSK考试已结束,第二次考试定于1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一、考试日期和语种2001年12月15日,考英语(PETS5)、日语(NNS)和俄语(),英语口试于次日举行。二、报名日期和办法(一)报名日期:2001年10月15日至19日,考点可根据当地情况提前报名。考生可以函报,但必须提前20天与考点联系。(二)报名办法:采取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两种办法。集体报…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2,(1):47-48
一、关于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外语条件的说明(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外语合格条件:达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的出国标准(详见以下说明),或同一语种外语专业本科毕业,或曾在同一语言国家(近10年内)留学或工作一年以上。曾在教育部所属培训部参加非通用语种培训者,亦可申报(须附培训证书复印件)。(二)参加2000年或2001年WSK考试、成绩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请2002年国家出国留学基金。1、外语水平合格:——英语(PETS5)总成绩55分以上(含55分),其中听力18分以上(含18分),口试成绩3分以上(含3分)——日/…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七年公费留学外语考试时间与地点1997年全国公费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考试(WSK)的两次考试时间分别提前到3月22日和9月20日,开考语种调整为:第一次考试考英语(EPT)、日语(NNS)和俄语;第二次考试考英语、法语(TNF)和德语(NTD)。报...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WSK考试全国外语水平考试是为鉴定非外语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而设置的考试,其成绩主要用于选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每年举行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定于3月的第四个星期六,第二次考试定于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第三次考试定于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1999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口试始于公元前686年(齐桓公元年),笔试始于公元前165年(汉帝十五年)。自是而后,历代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为营造公平、公正、平等选拔人才的环境,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考试法令法规,探索考试管理的有效办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明清时期中国的考试及其管理方法传人西方,为西方各国所仿效。  相似文献   

12.
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是旨在测试出国培训人员外语实际应用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外语水平考试.它是选拔和派遣各类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培训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出国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该考试具有应用性强和涵盖面广的特点.考试应注意听说并进和应用交际.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一年两次,时间分别为5月10、11日和11月8日、9日。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完全放开,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级别的考试。  相似文献   

14.
QBasic语言是流行最广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对QBasic语言教学从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两个方面大力改革和加强,以及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QBasic语种)相结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江西的留学生事业得到发展,从民国初年江西省内自行举行公派留学生的选拔考试,到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江西省一系列留学生考试与管理的法规和文件的颁布实施,江西的留学生考试与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为江西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选拔了人才,也为今天人才的选拔和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2007年度全国统一选拔考试于6月16日-17日在英语辅导报社综合办公大楼(吉林省通化市)举行。这是自2001年该项目实施以来的第七次全国统考选拔。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员参加了口试、听力和笔试考试。  相似文献   

17.
今年选拔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将举行三次。第一次考试定于3月25日,考英语、日语和俄语,其中英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第二次考试于7月1日,考法语和德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第三次考试于9月16日,考英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今后英语水平考试(EPT)的试卷结构将由 PETS5(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5级)代替,合格分数线调整为:笔试总分60分以上(含60分),其中听力部分得  相似文献   

18.
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考试招生管理体制到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完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方式,其中初试为全国统一考试,变选拔性为水平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一年举办多次,成绩几年内有效。重新设置初试考试科目,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招生单位对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招生单位以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专家推荐信、身体健康状况等综合评定和录取考生。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命题,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以及《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和《2013年福建福建省数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为《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注重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设计新颖,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注重数学能力与素养考查,实现了高考命题的基本目标——有利于科学选拔人  相似文献   

20.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以及现状证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有从招生考试管理体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关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硕士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考试形式应改变目前每年一次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为一年多次初试,成绩几年内有效,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的两段制考试;考试内容方面,初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的基本要求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最终录取应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等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