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走进羊桥     
奚锡钩 《大理文化》2011,(11):72-73
早就听说六合乡的松坪村有个叫做"羊桥"的地方,那里峰峦叠翠,山崖陡峭,视野开阔,气势磅礴,站在崖顶,能看见弯弯曲曲的金沙江……就像山水画一样壮美无比。在今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几位搞摄影的朋友准备到羊桥拍点图片。由于路程较远,为了尽早到达羊桥,我们决定当晚就住在距羊桥最近的松坪村委会。下午,车从松桂镇大丽路驶入六合乡公路,到达黑水村,又向东开往松坪村委会。  相似文献   

2.
李雪 《大理文化》2012,(8):74-81
米甸是祥云县的一个乡镇,位于祥云县东北部,地处两州(大理州、楚雄州)三县(祥云县、宾川县、大姚县)交界处,有汉、彝、白、苗、傈僳等5个世居民族,辖三家、米甸、克昌、岔沟、大松坪、自羌朗、香么所、黄草哨、楚场、插朗哨10个行政村委会,每个村名都很独特,富有婉转音韵,好像是远在天边的世外桃源,其实是因为很多名字都是彝族话的译音。提起米甸,祥云人都知道那里盛产优质无烟煤、薄壳泡核桃,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性格豪爽。  相似文献   

3.
大波那是白族民居,历史悠久,是千年古邑.而且是用白语命名,在史书上频频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古村邑. 在史书上最早出现的命名写为大勃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近代通用流行并书写为大波那.大勃弄同大波那,音义相通,同指一个村邑,文字有异.  相似文献   

4.
山村女孩     
山村女孩,扎一个不十分漂亮的大蝴蝶结,飞舞在蓝天白云下,飞遍山林旷野,草地田禾.山村女孩就是牡丹一株,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注视你白皙而透红的脸庞.山村女孩,踱着稳重而沉着的步子,执着追求着每一个晴朗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这段话准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和张承源都是扎根于云南的外来作家,且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因时代的原因而远来云南的.人生一个花甲,我们的青春和大半生都是在云南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地理中名不见经传的宾川桑园河,千回百折流往金沙江,最后汇入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在她流经距县城牛井镇约3公里的河东岸,静静地横瓦着一个故垒萧萧,芦荻瑟瑟的台地--大墩子,这就是闻名中外考古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8.
美国曾有一部“艺术片”,名为《厨师、小偷、妻子和情夫》,让人看了大倒胃口.影片这样开始:一个裸体男人被挟持着,男主角嬉笑着把尿淋撒在他身上.片子是在令人毛骨惊然的情景中结束的:还是那个主角,在切割一个经过烹煮并被精心摆放好的人的尸体.从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一个妇女的脸被刺了个口子;两个光身子小孩在装得满满的破车底下翻爬,满身污垢.总之,影片充斥着贫穷、恐怖和堕落.自然,影评家们喜欢关注这些.  相似文献   

9.
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演进中对外贸易作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外贸易在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演进中起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对外贸易在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中的作用不仅十分重大,而且甚至超出了纯粹的经济意义,成为城市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渗入城市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发展领域;对外贸易在古蜀城市中却没有如此重大的意义,虽然青铜原料的贸易也具有相当强的战略意义,但总的来说,对外贸易只是古蜀城市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在这两大文明地区城市中产生的不同作用的原因,是两大地区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及不同的经济类型.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就像一个从瓶中钻出的巨魔,令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之大难以想象.科学家说人类正处于更加激动人心的技术革命前夜;与此同时,人类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把自身引向万劫不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祥云县禾甸坝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大坝子,村庄星罗棋布,誉称为"东来白区第一坝".禾甸白族人建盖新房,跟附近汉族人一样,都要经过动土、圆木、飘梁等特定仪式.但又有他们的特别之外.  相似文献   

12.
赵勤 《大理文化》2004,(2):50-52
小时候,我曾见过胡湘先生.那是197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和母亲到洱源县沙坪渔潭坡赶街.当我们徒步回到上关村南那棵高大挺拔的大青树下,有一位长得清瘦矍铄,留有白胡子的老人,见到我们后,忙唤起母亲乳名,与我们相叙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一个多面小公主,一个争强好胜又开朗外向的小姑娘,一个爱追赶时代流行节拍的中学生. 我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我总要跟他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争到"头破血流"誓不罢休,真有一点儿女侠的风范.一次我和院子里的几个大哥哥打篮球,由于我个子没有他们高,所以常常被罚做下蹲.我连输了两场,可依然不泄气,非要争回一个"面子".  相似文献   

14.
蒋继申 《寻根》2012,(6):16-19
《春秋左传》载:周朝初年的大封建中,周公第四子被封赏在蒋国.虽然这里并没有提到蒋国和蒋姓的起源,但后代一些人却据此以为周朝蒋国就是蒋姓的最早起源,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蒋国位于今河南省焦作、修武、获嘉一带的蒋河之滨.在周朝蒋国建立之前,这块土地和这里的子民是无名无主的吗?在商朝时期有没有存在过一个蒋国呢?蒋国的活动情况又是如何呢?本文结合出土甲骨文献对商朝蒋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过劳死"是日本词典里的一个特殊词汇.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出现过劳死现象,但未引起日本社会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过劳死案例大幅度增加,其中,还出现了自杀过劳死现象,即因工作强度大,个人不能承受这一压力而自杀.  相似文献   

16.
搭车 沿着滇缅公路、盘旋于滇西大山间的公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来回了.眼下想起的这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那时,我还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出头的大小伙子,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嘉年华. 我要去的这个云岭大山怀抱中的云龙县城,只有一条刚修好的毛路可通,还上不了汽车.不过还好,小县县城距昆(明)畹(町)公路(“滇缅公路”中国境内的路段)边一个叫做大栗树的站口只有六十来华里,如果能找得到去保山的车子,顺搭到大栗树,下车后再顺着正在修的毛路徒步走一天,就可以进到云龙县城了.  相似文献   

17.
我专注地端详着对面这位老太太,因为我觉得她很美丽,真的,她具有一种独特细腻之美. 首先吸引我双眸的是她的头饰,那是一块深蓝色的毛巾,上面印满了各种色泽的满天星小花点,毛巾巧妙的卷成一个长瓦型系在头上,衬托出老太太的清秀和稳重,然后是她的耳饰,豌豆大的银耳饰紧贴着耳垂,银耳饰下面垂着一个拇指大的玉耳环,微微地颤动着,使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格外平和而生动,再配上深玟红色的斜襟坎肩和阴丹蓝的上衣,更显出庄重雅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城乡近十四年来改革开貌的全景式纪录片影时从凤阳县一小村十八户农民实行“大”生产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企变经营机制.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面貌焕然一新.影片对决定中国命运的这史作出独特的思考和概括,展示出一个充机与活力的中国新貌.  相似文献   

19.
故园     
杨湛 《大理文化》2005,(4):7-10
姨老家有一个大园子,相传是一个花园.不过后来和姨老的家道一样,逐渐颓败了.到姨老手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种蔬菜、瓜果的园子.但是,从园中留存下来的一株高出屋脊的十里香,两株金桂和一株玉兰,靠北的照壁根的花坛上的牡丹、芍药;南边做了篱笆的一架蔷薇和一丛竹子;以及在镶了石条的贯穿园子的溪流和池塘上,还可以看出这个园子当年作为花园的格局.虽然园中的小溪和池塘几乎被青苔、菖蒲、灯芯草、笔管草、水芹和车前子等野草淹没,但那溪水依然流淌……  相似文献   

20.
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包含三个不同方言的族群.尔苏藏族所在大渡河大拐弯与雅砻江大拐弯之间的大片地区,是一个打破行政界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历史空间.这个空间的完整性是由一个坐标中心点即则尔山来维系,由此构成了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尔苏藏族的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现有的家名估计有200多个,习惯聚族而居,选择河谷及沟谷有洁净山泉的台地或高坡上、背山面水营建聚落.聚落生活最具有约束力或制裁力的礼仪就是对"觉"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代表尔苏藏族文化特征的表述,"觉"也是最具有涵盖性、最能够概括、内涵最丰富、象征性意义最强的符号.尔苏先民自古生活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一带.古籍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先民的成分.则尔山则是尔苏族群历史地域活动的一个空间支撑点,是尔苏藏族认定的原始中心.尔苏地方传统社会提供了一种案例:以神圣山峰来定位社会生存空间,以神圣山峰为枢纽来维系地方社会的存在.而且,这种社会空间结构一旦形成,便使这种结构本身具有了某种文化聚合力,或者说,其本身构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能量的"场域".这个"场域"的表征就是社会存在的相应空间出现文化上的对应设置,由此构成水平分层的同构聚合与信仰.尔苏地方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似乎可以上溯到汉文典籍<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地域风俗.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大潮来势猛烈,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及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以往充满活力的场域有悄然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