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冯珺 《贵州教育》2010,(6):43-44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则能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力 《青年教师》2007,(6):15-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其为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而努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激励性、互动式、个性化的评价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恰到好处的反馈,从而灵活地调控课堂。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教学评价也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而“发生”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发生式”评价。所谓“发生式”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者主动收集和处理现场信息,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生成过程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以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一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项辉 《陕西教育》2007,(1):117-117
“适度紧张”是指老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焦虑和紧迫感,其目的是要对他们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更高的要求。并想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在课常上的“适度紧张”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群体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乃至学习品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努力营造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有积极意义的课堂气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于华丽 《新疆教育》2012,(23):116-116
“快乐学习”指的是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措施: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寓以一定的情感表现。课堂上当孩子们对教师讲课感兴趣时,精神格外集中,孩子们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师输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反馈与矫正是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需手段。“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并获取其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学习中的困难、缺陷、进度、理解程度等。“矫正”是指针对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诊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以”的意思是依据、根据、研究,“学”指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行为,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定”指的是确定;“教”界定为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教研活动。提倡“以学定教”,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馈,亦称教学信息反馈,即为将教学系统所产生的结果(输出)作为新的信息再输入该系统的一种教学信息传递过程。譬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并作为检测调控教学过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要求和评价亦反馈给学生作为检测和调控自己学习行为的依据。它的实现取决于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李全才 《教育革新》2009,(10):41-4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保持和强化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饱满地投身于学习之中。”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学习差错是教师在教学中力求避免和消灭的对象,但差错的发生是必然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学习上的差错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如果正确对待,正确加以利用的话,它就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如何才能把学生学习的差错更好地转化为教学上的有利因素呢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指出差错,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学习热情必然会高涨,学习效率也随之显著。从心理学研究成果上看,兴趣对小学生搞好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强调两个方面:自主性与探究性。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决策、实施、评价。在自主性学习中,“我要学”是学生学习欲望的概括,他们乐学、善学。探究性学习则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相  相似文献   

12.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活动过程。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反思、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  相似文献   

13.
控制论之父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能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按照目标要求顺利地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一种学习品质。青少年正处在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兴趣的驱动,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努力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是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在以下几方面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高。由于政治课教材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导致一些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做过以下尝试。一、以卓越的人格力量打动学生,发挥“爱屋及乌”的效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  相似文献   

16.
导入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使学生迅速作好听课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三杯水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推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新意义构建并形成能力的过程。新课标在这方面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参与、研究、激活,它比任何时候都强调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激活”。教师该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我认为要艺术性地“放”,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直接指向目标,让学生在非预设的情况下,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主动体验文本的教学手段,从而挖掘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源。  相似文献   

18.
张月香 《成才之路》2013,(11):94-94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一、创设研究情境,激发研究欲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信息,而习题教学正是矫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以更大限度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反馈与矫正”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反馈与矫正”看作是一种保证学生在校学习达到高水平的主要方法。其中提到的“及时反馈信息重新学习,及时查漏补缺”鲜明地表现出教学时机的思想。所谓教学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金霞 《甘肃教育》2011,(20):84-84
所渭“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