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吴信训 《新闻界》2001,(5):30-31
研究21世纪的新闻传播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回答:在21世纪,应当培养怎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应当怎样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弄清,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众所周知,当人类社会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正值由工业化社会演进到信息化社会。风靡世界的信息革命实质是信息传播的高新科技革命。令人目不暇接的传播高新科技的应用,使总是最先沐浴高新科技成就洗礼的新闻传播业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整个人类社会惯常的传播规律及传播秩序也发生强烈地震般的巨大震荡。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竞争空前激…  相似文献   

3.
当今已进入‘营销时代”的中国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突出矛盾:报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这已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近10年间,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鼓与呼的中国报业,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产业群体,其产业化速度、资本积累速度是惊人的。与中国报业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是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医乏。因此有学者呼吁:新世纪呼唤报业企业家,需要懂新闻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政府在经济上的“断奶”,以及报业竞争的加剧,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历史性机…  相似文献   

4.
金璐 《新闻传播》2010,(2):107-107
当今时代,随着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对新媒体新闻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作为当今的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媒体新闻人才应当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做一个合格的新媒体新闻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业务知识,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多学科背景,要动手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铁翠香 《新闻传播》2006,(11):40-41
新型媒体的出现、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媒体对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的呼唤等等,都对当今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探讨和分析什么是应用型新闻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即从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对本科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虎 《新闻窗》2006,(1):43-43
对电视台而言,当前最急需的,首先是既懂新闻业务宣传,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少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市场意识较差,对新闻业务规则及广告经营销售规律掌握不准,缺少产业运作方面的经验。这种现状将制约着电视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突飞猛进,中国地市报同样面临着创新问题。可以说,不创新,死路一条;一创新,柳暗花明,生机无限。 然而,创新需要人才。我们需要富有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也需要追求新知识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这是使新闻创新付诸实施的保证。 思考之一,必须正视现实,树立危机意识,地市报才能在未来的新闻竞争中“知彼知己” 纵观地市州报现时的生存环境,看起来“莺歌燕舞”,实则兴盛与危机并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同类的印刷媒体。可以用“腹背受敌”来概括地市州党报…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闻传播技术教学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慧玲 《今传媒》2010,(8):202-20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体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趋势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行业要求。新闻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熟悉基本采写业务、熟知新闻传播理论的层次上,还需要大批懂技术、能动手的当代传播技术的实践型人才,这无疑对高校新闻传播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然而,  相似文献   

10.
柳邦坤 《新闻通讯》2010,(12):48-49
如何培养新型的适应媒体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院校和高校新闻专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所谓新闻应用型人才,即为直接用于新闻产品生产的人才,也就是说经过四年的学习,除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功底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能一定要过硬,这样到媒体工作,才能很快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进入角色,胜任新闻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的智媒,进一步重塑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形态,专业媒介组织边界被彻底打破,编辑和记者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融媒时代的基础上,具备一切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从人出发、超越机器的能力才是智媒时代新型新闻人才的根本性优势。为此,新闻教育在引进和培养智媒师资、搭建智媒实践平台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打破教育壁垒、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学视野、增设计算机技术与智媒技术课程、加大媒介创造性及审美性课程比例、坚持传播伦理的教授,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与人工智能相比的差异化优势。  相似文献   

12.
周宁 《新闻传播》2006,(3):32-32,33-34
在高校新闻院系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新闻人才竞争异常澈烈的时代,现代报纸究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一类新闻人才更受报纸青睐?针对以上问题,如果作全国性的调查受各种限制,本身又力有不逮。同时,与其作全国性面上调查,还不如解剖几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以小见大,或许能探讨得更为现实些,对学界、业界有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排与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节目编排要遵循新闻规律,要体现编辑思想,要有自己的特色,而要实现这些目的,就要依靠新闻策划的发挥。 一、未经策划的新闻编排的弊端 有些电视台特别是地市级电视台,由于编辑人才的匮乏,对新闻节目的编排往往是“三段式”:第一段是跟着领导走,第二段是“跟着记者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人才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人才发展遵循着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它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因素以及新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新闻从业人员即新闻实践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对中国新闻人才发展进行历史地回顾与梳理、探索其规律,并运用此规律着眼于目前中国新闻人才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燕 《新闻采编》2005,(1):46-48
报业的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报纸的创新基础在于人才的创新,在面向新世纪的报业改革中,我们首先需要培养一大批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即多才多艺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6.
胡沈明 《青年记者》2022,(19):83-85
新闻使命观源于社会发展实践,其形成不仅需要社会的倡导,更需要高校的专业培育。就内容而言,新闻使命观要求新闻人才具备坚定政策方向、关注政策目标、理解政治大局的政治意识,具有团结人民、凝聚精神、共谋发展的凝聚共识意识,具备明辨真假、是非,进行协商的沟通意识。培育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使命观需从建构学生的宏观和沟通思维、让学生理解国内外格局和发展现实,使学生参与科研和业务实践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赵振贵 《新闻界》2001,(3):50-51
世界进入新世纪、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和老龄工作受到空前重视的时候,老龄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越来越多的老龄新闻中国于2000年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而四川省于1997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这个老年人群不但数量迅速增长,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比任何时期的老年群体都更能看(听)懂新闻,更加需要新闻。他们不仅需要各个年龄段共同关心的新闻,尤其需要老年人自己的和与老年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新闻,即老龄新闻。诸如,党和…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传媒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对于传媒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直接刺激了传媒对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新闻教育偏重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为传媒培养既懂采编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传媒院系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希望为国内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1,(7):47-47
常接到一些学员来信。不少学员感到:教材也认真学了,知识和道理也好像懂,就是用不上──写作水平不见提高,这是为什么? 其一: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有个过程,尤其是从新闻知识掌握到新闻写作能力提高的转化,更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了就能迅速用上。 其二:不少学员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并没有搞过报道;有的虽有了一点初步的写作实践,却也是浅尝辄止。根据我的体验.没有或少有写作实践的同志单凭看书本、啃教材,很难对教材达到真懂。因为新闻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带着切身体验和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解析新闻人才争夺战中的具体事例入手。重点探讨了当前我国急需的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形态特点及其短缺的原因,并从营造良好的媒介内部环境,改进新闻传播教育,以及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寻找对策,使新闻人才能够健康成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