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从秦始皇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北宋已很健全完备。这个制度,使北宋最后摆脱五代十国纷乱局面,没有成为“第六代”,并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使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中古时期有名的三大发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这个历史功绩,历来为我国史家所公认。可是,没过多久,北宋政权便出现了内外交困、“积弱”“积贫”等难以解决的矛盾,虽经范仲淹、王安石两次变法改革,也都相继以失败结束,最后导致了北宋覆亡。北宋政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个政权和它所推行的政策,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也适  相似文献   

2.
<正>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四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而流落民间,历尽劫难。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jí)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难(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lǔ)走宋徽宗、钦宗和大臣及后宫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中国各族在东京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我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有北宋、契丹(辽)、西夏、大理等。另外,还有回鹘、吐蕃等族在西北、西南地方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或地方割据政权;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形式,而分别隶属于宋、辽等大的封建王朝。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当时虽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统一的封建国家,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众人皆知,高俅、岳飞和一个昏君,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三位历史人物,然而在我家也重演过那段时期的一幕。在这个现代版的北宋时期里,  相似文献   

5.
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城镇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且其的类型及职能、发展形态也日益多样化。分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的城镇的六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指出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征兆,也是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东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6):59-61,75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郁郁不得志,晚年穷困潦倒,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造成柳永的悲剧性人生的原因除了所谓的个人人品及文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北宋初期“重北轻南”的用人观。  相似文献   

7.
沈括数酒坛     
沈括(1031-1095),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大科学家和政治家。这里,我向同学们介绍沈括的一个小故事。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  相似文献   

8.
相传,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画。域上是一丛牡丹,花下还有只猫,欧阳修很是喜欢。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统治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本节的规定是(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中央集权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相关内容基本一致。按高考的要求,本节复习应分清准确记忆和模糊记忆、重点和非重点,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要适当点拨。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北宋建立的时间、人物、方式、都城、宋太祖的年号需要记忆。特别是都城东京,又称“汴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六大古都是西…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纪念我国九百年前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我国古代教育史写了光辉的篇章,对于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新故相除”与智愚转化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学观的反映。王安石的哲学观突出了一个“变”字。  相似文献   

11.
郭东辉 《新高考》2006,(11):28-29
【考点指津】1.归纳宋代政治主要内容:(1)北宋的建立和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2)北宋统治者采取多方面措施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3)北宋中期,为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进行了变法,终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4)和战并存的民族关系。北宋同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之间有战有和,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宋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不仅书法写得好,诗词也很厉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们称为"三苏"。黄庭坚的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北宋都城汴梁(开封),作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大城市,其规模之大和繁荣豪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如高级酒楼有72家,称为“正店”,还有为数众多的小饮食店,称为“脚店”。当铺到处可见,金银彩帛的交易所更为豪华富丽。市内还有许多繁华的街市。相国寺就是一个重要的市集,寺内每月开放五次,贩卖珍禽奇兽、家用什物、书画文具、服装刺绣以及土产香药等,交易非常兴盛。此外,东华门外,也是一个繁华的地区,除了白天市场外,还有所谓“鬼市子”,即在拂晓做生意。另外,还有许  相似文献   

14.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自明清有钧瓷著录以来,一般都说钧瓷始烧于北宋,在此基础上还有唐钧之说.有人质疑北宋说尤其是"官钧"北宋说,提出钧瓷始烧年代的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相似文献   

16.
宋代(960—127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统治者基本上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使经济得到较快地恢复和发展,中央集权制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和丰富,科学技术有较大地进步和提高,文化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北宋中期进行了三次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学家、思想家,也是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天才艺术家,苏轼在诗文书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内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引领一代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宝元初(1038年)进士,历任天章阁侍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官职,死后追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很广泛而深远的人物.其所主编的二百九十四卷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20.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末年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繁华景况。它不仅是一幅描写生活及风俗的图画,也是一幅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图画记录。这样细致地刻划城市人民生活及风俗的图画,在我国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