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案例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个子不高,瘦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当时我想:这一定是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在谈论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时,人们众口一词地说:“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在教学论视野中。学者们却说:“评价是教学的‘服务器’"。评价到底是“指挥棒”还是“服务器”,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教育路线的大问题。评价为了什么?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判断、衡量、评定教学所起的作用或产生的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了调节、激励、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明珠。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人了35首诗,可见,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同.算法学习中“惑”并不是坏事,“惑”正是思考的动力,“惑”正是未来“获”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8.
1.师:同学们,以往我们写作文往往要求细致、具体,但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长话短说,言简意赅。你知道哪些情况下需要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吗?(如:遇到紧急情况向上级或向有关单位汇报时;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时……)  相似文献   

9.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10.
如今,有这么一种现象——姑且叫做“扣人心弦”。老师在教学时,其中不时有个环节: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或扣人心弦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作文时,也经常出现请你写一写最让你感动的人或事;评课时,一些老师也爱把“心弦”两宁挂在嘴边……是不是被冠以“心弦”就果真能“扣人心弦”呢?  相似文献   

11.
一 命题应充满浓郁的人文味 1.营造温馨的考试氛围。 在试卷的开篇编写一段导语.例:“同学们,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的考试是对你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测.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希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卷末处提示学生:“祝贺你顺利答完试卷!再认真检查一遍,好吗?”亲切真诚的话语.如和风细雨般轻抚着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就地取材,自我运用——量词导课的情趣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有几双眼睛、几双手、几只脚? 生:一双手,一双眼睛,两双脚。(众笑,生忙纠正“两只脚”。师简笔画勾勒“双”与“只”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13.
师:为什么? 生:哦,因为是翻了地再种它。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先跟随老师去看一场精彩的比赛吧。让我来做现场直播一[出示作文片段:激烈的拔河比赛(略)]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中有一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学语文》2011,(1):43-43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凸显平实、充实的品格,彰显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初步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1—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