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界定科学革命的起止时间反映了科学史家关于科学革命实质和原因的编史学观念,关于科学革命完成节点的争论凸显出对科学革命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和潮流的认识。本文详细探讨了科学革命起止时间背后的编史学观念,以揭示对科学革命的理解是如何层层深入递进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50周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这部著作的英文第四版即50周年纪念版,其中收录了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哈金(IanHacking)为其撰写的导言。承蒙芝加哥大学慷慨授予《科学文化评论》该文翻译版权,特此译出以飨读者。原文中脚注均已略去。张卜天译。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7,(12):100-10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与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建立的科学促进组织——中德科学中心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已有七年的历史。她是我国与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合资合办的第一个科学资助机构.专门促进中德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NSFC与DFG每年按50%的比例各投入一千多万元的经费,  相似文献   

4.
科学方法在科学革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有助于科学发现和加速科学革命的完成;与此同时,科学革命也促使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科学方法与历史上的科学革命相互关系和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革命     
科学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通过技术和工业,科学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因为科学能够给资本带来利润,因而倍受到推崇。以致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科学主义思潮。但是,当科学被过分抬高之后,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战后,目睹残忍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西方开始着手对科学主义进行清算,科学主义被认为指认是现代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自由主义从左的和右的方面都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革命     
科学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通过技术和工业,科学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因为科学能够给资本带来利润。因而倍受到推崇。以致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科学主义思潮。但是,当科学被过分抬高之后,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战后,目睹残忍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西方开始着手对科学主义进行清算,科学主义被认为指认是现代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自由主义从左的和右的方面都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国际科联(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2007—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JC由ICSU和WMO于2004年11月联合成立,成员由世界上与极地研究有关的14位知名科学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冰川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作为JC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各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提交的约900份IPY2007-2008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118位科学家撰写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一书于1998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议再编著续集,续集定名为《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它强调跨门类科学、多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国科学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增强科学创新精神。现已向广大中国科学家(含海外华人科学家、留学人员)征稿,撰稿要求是:(1)难题至少必须涉及两门一级学科,更注重两门以上的多学科交叉,以及跨门类科学(…  相似文献   

9.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精神,切实推动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计划是由原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发起的为期1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2009年,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申办并落地中国,成为ICSU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IRDR计划通过10年实施,成为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旗舰计划,建成广泛的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网络,形成有效的国际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取得四大成果:(1)我国首次成功落地ICSU国际大科学计划;(2)成功运行IRDR计划10年,确保了计划圆满实施;(3)提升了全球灾害与风险科技治理水平;(4)促成“新十年”IRDR二期计划的设立。同时,利用IRDR计划这一项目平台学习了国际的先进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经验,为全球综合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促进科学史的发展,加强对科学编史学的探索是必要的。库恩引入范式的概念说明了科学的革命发展模式,其科学发展理论为科学编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外史研究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真正受到重视和发展。历史发展证明,仅有内史或是外史都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科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只有内外史的结合才会有助于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才会有助于我们对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学派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伦 《科学学研究》1997,15(3):17-23
科学学派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社会“交叉”的产物,科学危机是科学学派形成的前奏,科学社会的需要则为科学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学派理论纲领的形成有其充分必要条件,学派领袖则是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和组织权威(加上迷人的气质)于一身的科学权威;科学学派的“核”在学派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师生互择”机制决定其聚合的轨迹,科学论争(科学竞争)则起着催化放大的作用。科学学派的繁衍、分化是其引人注目的两种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憧憬     
《百科知识》2009,(4):1-1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的发明和创造犹如一盏明灯,始终为人类的前进指引新的方向。在2908年年终岁末,一些科普网站回顾了2008年的科学精彩,展望2009年将要发生的科学大事。许多网民在网站上发表了自己对科学的憧憬和畅想。(文章代码:0401)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及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在1960年代开始成为一门成熟学科后,随即开始了由科学建制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实践社会学、宏观取向的科学社会学的多次转向。这些转向具有深刻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革命背景,是对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之现实的一种反应,隐含着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统科学(以物理学为代表)以研究事物的静态本体、本质为目标,主要依靠抽象思维和实验方法,其所得结果一般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条件具备时,结果会完全重复。但是,这样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学科组织管理结构与美国科学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美国科学基金会学科组织管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阐述了美国不同时期的科学政策的变化对学科组织管理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学科组织管理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综合到分化的过程。NSF的学科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各个时期强调重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革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科学思想进行重大的重新组合,于此相对的“失败的科学革命”很显然是没有将科学思想组合好.在界定好科学革命有关内涵的基础上,就科学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赵克 《科学学研究》2012,30(9):1281-1286,1300
科学革命观主要出现在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历史解读的人文领域,然而其影响已超出知识界、思想界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革命"观不仅不适用于准确地表述科学的划时代进步,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如果科学革命果真存在或成功,那么为何我们要独自享受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而让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革命前的旧社会,继续忍受着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牛顿力学的煎熬呢?通过对三个几近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表明:科学进步是不断开辟未知领域从而使已知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的进阶模式远比流行的不断革命模式更为接近科学史的真实;所谓的"科学革命"只不过是一种流行的人文传说。  相似文献   

19.
《辞海》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辞海》又指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显然,这个有关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是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不然也不会放入大众用的工具书中。由此可见,已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知识的体系性,并未强调科学的水平以及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模式(范式)类型。  科学,在近代阶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20.
陈昭彦 《大众科技》2008,(3):169-170
科学的动力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微观机制)主要从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思想体系。从意识形态方面: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外部原因(宏观机制):科学传统的演化,社会、文化、国家政治、伦理、哲学等人文社会学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