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国作家契诃夫,以其短篇小说《万卡》(又译作《凡卡》)《变色龙》《套中人》(又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赢得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等典型形象更是让人难忘。他的讽刺小说,锋芒直指腐败的沙皇统治。契诃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可惜只活了44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2.
全国语文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节选自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又名《套中人》)。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形象,高度精炼集中的语言闻名于世。下面,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的粗浅体会。第一,启示课从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准备。契诃夫(一八六○年——一九○四年)出身贫困,他的祖先是农奴,到他祖父时才赎得自由。父亲靠开小杂货店为生,契诃夫  相似文献   

3.
卫道士乎,牺牲品乎?——兼评别里科夫的典型类型●安徽程敬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直被认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详见课本预习提示和教学参考书)。最近又有教师撰文否定“卫道士”之说,发表新见解——别...  相似文献   

4.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巨大概括性的典型。如果说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受俄国沙皇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限制的“套中人”,那么,祥林嫂就是20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6.
别里科夫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于1898年创作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心理变态,人格被扭曲的人,而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根源是“套子”。  相似文献   

7.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而题目中的"套子"则可以理解为沙皇专制统治和一些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旧秩序的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8.
王娟 《语文天地》2011,(17):49-50
俄国19世纪末,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深具讽刺性的小说。小说创作于1898年,此时的俄国正处在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是以沙皇为首的专制统治者对人民的残暴,另一方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相似文献   

9.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契诃夫于十九世纪末(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讽刺作品中最好的一篇。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俄国解放运动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阶段。虽然契诃夫跟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距很远,没有看见变革现实生活的正确道路,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新生活的气息和旧事物的垂死挣扎,可以听见作者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媲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一)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由于生活上与思想上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人间生活,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朋友正一步步走向一个个“套子”,成为名符其名的“套中人”。 “套子”— 课本 古人云:“要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亦然。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深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应钻进去,也应走出来,不能单单去死究课本。因为,语文  相似文献   

12.
可笑的外表丑恶的灵魂———简析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兰州市二十七中左映明契诃夫在1898年发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出色的短篇小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因循守旧、顽固乖僻、害怕新生事物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的俄国社会生活。对这篇小...  相似文献   

13.
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就是话语方式的套话连篇。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一度作为高中语文课文,小说主人翁别里科夫拥有许多的套子,他自己各个方面都有套子,他就生活在套子里面。每每上到这篇课文,同学们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奇人、怪人?但是放眼看去,生活中的套中人却比比皆是,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名著。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自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就被当做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因此,我们的教参中一直把他当做沙皇的忠实卫道士来批判,这样的理解虽然革命,却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不论是在课程改革前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2册第4课),还是在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5册第2课),都选用了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的一篇杰出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课文。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现代语文》2011,(4):116-116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罗维奇·契诃夫,一八九八年写成的作品,也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作品里,作家塑造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地维护沙皇统治制度的奴才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的故事,是借“我”(即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出来的,编选在高中语文第  相似文献   

19.
<正>《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过“套子”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寓意的比喻,作者契诃夫塑造了经典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并以此为基点对沙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压抑下扭曲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此篇小说作为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与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都是十九世纪享誉全球的短篇小说大师。分别在短篇小说《项链》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两位大师通过外在的衣着服饰,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玛蒂尔德的项链和别里科夫的雨帽、雨鞋、雨衣、雨伞分别是奴役两人的心灵的锁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