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2.
职教短讯     
走家串户架起家校联系桥梁最近,长兴职教中心200多名教师又开始了走家串户,对全校除2006年春季新生外的 4000多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家访。这是该校为加强行风建设、创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塑造学校新形象的一贯举措。长兴职教中心历年来十分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召开学生家长会,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外,为了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思想、道德及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对全部学生进行家访。学校把学生按乡镇划成36个片,每片安排5~7名教师进行分片包干。在家访中,  相似文献   

3.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4.
师德师风如何常讲常新?师德师风教育怎样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上犹二中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新机制,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即每一位教师重点做1名学生的导师,联系9名学生,对家访和谈心交流做了量化要求。这一创新举揩在全校百余名教师中兴起家访热和实践新教育思想的热潮。久违的“家访”“回归”  相似文献   

5.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校教师对家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们在家访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家离校较远,教师对路不熟悉,这种家访非常辛苦;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家访是向家长告状,对教师来访不欢迎;有些家长思想文化落后,甚至对来访的教师不理睬,使家访困难等等。 我校利用每学期开学一周后的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家访。家访前,校行政组织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学习情况,在校遵守纪律情况)。根据学生居住区域的不同进行编组。把…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丁玲 《现代教学》2015,(6):17-20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2年底开始,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100多位教师走进分布在全市8个区县的1000多名学生家中,持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通过家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走近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困难和家长诉求,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使家访成为学校开展"生活德育"实践探究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9.
家访小贴士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共同探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计划来帮辅学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家访都会受到家长的欢迎,以下小细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些学校除了每年召开一两次家长座谈会以外,平时老师很少有走出校门到学生家去访问的.老师遇到学生有缺点错误,就把家长招到学校来“告状”,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甚至会使一些家长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给果给学生的思想和学习都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到学生家访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怎样才能搞好家访呢?我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带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门访问,家长从成绩上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由此谈到学生的其它问题,这样家访效果较好.开学了,我诱导学生思想上积极上进,学习上  相似文献   

11.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随着烟台市“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开展 ,如何家访才能不流于形式 ,起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到底应当如何家访呢?首先 ,应当明确家访的目的。家访的目的总的可以概括为 :沟通信息 ,争取配合。具体可分为四点 :一是宣传 ,即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学校的办学思想 ,教师的工作要求 ;二是汇报 ,即把学校、班级的工作和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等向家长汇报 ;三是了解 ,即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 ,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  相似文献   

13.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14.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15.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何禾 《教育》2014,(8):80-80
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入户家访,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聆听家长的心声,有效拉近家校距离,这是其它家校沟通方式难以企及的。各国教师都会利用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家访。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访,且都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妨看看美国教师如何进行家访,希望从中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适时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以同一些家长交流探讨教育中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误解了家访的真正目的,把家访同“告状”联系在一起。学生成绩下降,违反纪律,教师便带着情绪家访,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严加管教。这样的家访,让学生动辄挨骂,甚至遭打。更有甚者,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一个电话,一张纸条,甚至只凭“请家长”三个字,便将教师的家访转化为家长的‘书访”了。这简单的调换,给教师带…  相似文献   

18.
家访杂谈     
家访,并不是一件闲闲逛逛的轻松事,而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些年来,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拾得一些零零碎碎的体会。首先,要为家访“正名”。“访”即访问,应该是非常友好的。可是,我们过去缺乏经验,往往跑到家长面前告学生一通状,这样,“家访”便成了“家告”。家长接了“状旨”,气愤之下,轻则将孩子拉到面前,训斥牛天;重则三拳两巴掌,狠揍一顿。于是,“家告”又成了“家惩”。久而久之,家长的印象就是:老师从来不上门,孩子肯定是先进;如果老师到我家,肯定孩子有“麻纱”。学生则感到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切实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初,顺义区教委决定在全区中学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一、明确活动意义,建立长效机制2005年年初,顺义区教委召开了全区中学校长和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千名教师进万家”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校针对此次活动建立教师家访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每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到所教学生家里走访一次。教委每年对学校家访工作督导一次,通过与家长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学校组织教师家访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教师,为了教育好学生,不仅要讲究课堂艺术,也要讲究家访艺术。家长们的职业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家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家访。无论家访的时间,家访的形式,还是与家长交换意见的语言,都要有所选择,认真推敲,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一个班级里有四、五十名学生。他们的家长工作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职业不同,在家有空闲的时间也不相同。为了避免家访不扑空,我掌握这样的规律:1、工人家庭中午访。因为工人多半三班制,有时当夜班,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