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不久,我在说话课上对学生进行转述的训练。课前,我从《师范教育》创刊号上选来一篇题为《身教胜于言教》的短文。内容是写一个实习生从两件小事,体会到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同样做到,而且要首先做到。我把这篇文章交给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进行转述。先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边认真阅读,记住文章的标题,作者、内容,再请他转述给第二位同学听。依次进行,由最后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没想到这最后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说:“题目是《孙教授上课》。内容是说:孙教授上课不认真,作业乱  相似文献   

2.
上个月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两篇文章,一篇是一位在校读中文系研究生的《偷龙转凤读书法》,另一篇是少年即成作家的韩寒的《我从不人云亦云》。前一篇文章主要是谈自己通过学术声望很高的老师开的书  相似文献   

3.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一拿起书就喜欢先翻一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去读,而不是机械地从头读到尾.比如看杂志的时候,我喜欢先看目录,寻找自己喜欢的栏目和文章标题,然后翻到那篇文章,扫一眼文章的开头.  相似文献   

4.
童话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童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倘若不是今天拆阅的一篇稿子,我几乎都要忘记有个栏目就是为了童话而设的。并不是特别钟情于斯,只是觉得这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个人想像力的文字的一种不应该于无声处丢弃,尤其是在还有无数梦想的你的眼里。那篇文章叫“不再快乐的小麻雀”,从题目看它应该是一部悲剧,可内容却是皆大欢喜,小麻雀在最后用自己高尚的行动教育了傲视天空的雄鹰,并结为好友。我饶有兴趣地读着,想着终于有一篇童话可以上榜了。在写下发稿签的同时,我犹豫了,是不是我太久没有读到真正意义上的童话故事了,对这样一篇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5.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34):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篇作品给我的震撼力量。抗战时,我还是小孩子,在沦陷区生活。我体会过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耻辱。我在 40年代读中学时,在教科书上读到这一篇。后来,我在英语课本上又读到一次,事过 50多年,我也还记得题目是《 The Last Lesson》。可见这篇作品早已是著名的好教材,是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记得我读的中文教材是胡适先生译的。后来又想,胡先生不精于法文,他不会从法文翻译,难道从英语转译吗 ?请一位学者查看,果然胡适曾译此篇。那么,我的…  相似文献   

7.
在小朋友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形,应该怎么办?我想读了这句话,你就知道答案了: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一本书,我也不例外。我喜欢的书是《小学生新概念阅读》,这本书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书里有记事文章、写人文章、写景状物文章、童话寓言文章、抒情议论文章和科普科幻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阅读指导、词汇积累、精彩点拨、阅读训练这几大模块儿。每次读到这本书里的文章之后,我都有许多感想。比如,我读了《爱的力量》这篇文章之后,就感到,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让我们热爱自己的集体。我觉得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8.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之友》,是一本杂志,也是一群人!
  翻开一本杂志,你读到的,的确是一篇篇作者的文章;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你读到的又何尝不是一群编辑的表情、眼光、思想与真性情!  相似文献   

10.
指导老师点评 上学期 ,我在 1999年第 6期《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数学中的人性成分”的文章 ,觉得非常有趣 ,并意识到它不失为一篇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我给我的初一学生读了这篇文章 ,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后来 ,我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成小论文 .其中 ,孟志民同学结合初一所学的有理数的知识 ,写出了三篇小论文 (这里发表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编者注 ) .我觉得这些小论文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从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 ,我也深深地感到 ,在课本之外有着广泛的素质教育素材 ,在习题之外有着多种多样的活动空…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考出高水平,甚至“超水平”?我想,应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精心提炼自己的思想,加强文章的深度和力度。要写好文章,决不能放松思想认识的培养与锻炼。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不管写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12.
聆听林语堂     
第一次读到林语堂的文章,是一篇叫做《灵与肉》的散文。时隔近一年了,印象还极为清晰。他说看着我们亲爱的入的脸蛋,我们就无法把情感表达出来。林语堂用他深刻平实的语言让我读到了他真实的感情。正如他所希望的,他并不想留下什么至理名言,而只想供认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的经验。他想把自己的感悟作为私人的供状,但又恰恰愿意提供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结合自己十九年的职业经历,帮助有幸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职业方向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远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探讨的。笔者只是在某刊物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值得商榷的见解,提出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供研究讨论。 这篇文章中说:“毛主席的讲话中历来提德、智、体全面发展,这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是同一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三大差别以后人的全面发展,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到一篇好文章《"我就是一首诗"——现代诗教学手记》,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的周春梅老师,发表在《名作欣赏》2013年第6期上.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假如校园里没有诗》,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中诗歌教育的缺失,感到忧虑.现在第一线教师发言了,而且一开口就呈现了如此成熟的有说服力的教学案例,让我既惊喜又感动,并立刻产生一种冲动,要向更多的一线教师,向关心诗歌教育与诗歌命运的朋友,推荐这篇文章,以分享其中"浓得化不开"的诗性——不仅是诗歌本身的诗性,更是教育的诗性,我们自己生命中的诗性.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坚持寻找并阅读好书籍,而且常常把读到的好文章念给儿子听,或介绍给儿子阅读。记得有一次,在我读摩罗的一篇题为《提问小学教育》的文章中,对片面强调实用性的教育倾向提出了具有启示性的批评。这篇文章促使我意识到,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老黄牛式的功利主义教育,我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不知不觉也沿袭了这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我马上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儿子读,以期儿子的心灵尽可能少地被教育环境中功利的东西所遮蔽。  相似文献   

17.
秦辉 《教学随笔》2011,(11):1-3
近日在网上读到几篇民国时期(1912年以后的大约几十年时间)的小学生作文。有文言的,有白话的;或写景,或说物,或叙事;篇幅不长,文意不深。但奇妙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深深打动我,让我有一种时空上的恍惚:我希望这文章就是我身边的哪一个孩子信笔写成,记录的就是我身边的日常人、事、物,而我就浸润其间;我又心知这文章来自过往,  相似文献   

18.
浙江高考作文是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思想。我读到这样一篇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19.
晓桦 《初中生》2007,(5):16-19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一拿起书就喜欢先翻一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去读,而不是机械地从头读到尾。比如看杂志的时候,我喜欢先看目录,寻找自己喜欢的栏目和文章标题,然后翻到那篇文章,扫一眼文章的开头。如果对文章的开头有好感,马上就会换上一种舒适的姿势,拿着书慢慢地读。如果文章的开头给人的感觉不好,就懒得花时间去读,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为止。  相似文献   

20.
追念鲁迅     
鲁迅的绝笔之一,是一篇题为《深夜作》的文章,他把它交给我,要我译成英文。这篇文章,不但他写时一点没有顾到对于他自己会有什么后果,并且还是一篇显示一切天才迹象的散文。我说这是一件显示着天才迹象的作品,因为照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