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实现中国钢琴音乐与其他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并通过跨文化音乐交流和教育等方式,实践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中国钢琴音乐与文化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具有很大价值和意义,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钢琴音乐学习意识和文化音乐交流意识,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国钢琴音乐与文化音乐教育融合发展中,也能对有传统音乐特色的内容进行弘扬,并通过宣传中国历史文化、特色音乐文化、民族精神等方式,提升中国钢琴音乐与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力,推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社会价值.本文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观,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观的逻辑理路[1]和当代价值,从而理解民族的丰富精神和智慧,并提出了融涵养于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文化自信"价值实现机制,以期通过传统精神塑造的"文化自信"达到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一些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德"与"艺"相统一、传统的辩证思维、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等文化特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的武术文化资源,对于增强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融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基本路径可从构建"修德"与"修体"兼进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营造大学生崇尚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和践行文化自信的校园氛围、编写体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特质的通识校本教材这三个层面入手,以不断推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著名钢琴曲作家莫尔吉胡先生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集《山祭》,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族艺术特色。这部作品集从多方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蒙古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如萨满教信仰文化、狩猎游牧文化、马文化和舞蹈文化等。这部作品集也是第一部内蒙古钢琴音乐作品集,作曲家运用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多姿多彩的草原生活,表现了曲作者对草原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尚"中道",贵"和谐"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这一精神实质。从传统武术的动作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藏的中和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是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价值取向与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据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策略。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和体育社团等相关主体加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推广,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开始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并在近几年来视觉文化的影响范围开始向传统视觉艺术以外的学术领域蔓延,成为了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主导者。在这一形势下,钢琴教学领域中出现了片面追求视觉效果的视像教学思想,从而给钢琴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形象思维上的误区。为此,本文针对视觉文化对钢琴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钢琴教学的有关方法,希望能为钢琴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民主权利依存于社会文化的价值,而且也融合于该社会的文化的价值中,民主权力的合法性是它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的价值的形式.因此,建设中国的民主制,必须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构,这就需要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从而实现从民本到民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法、逻辑演绎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瑜伽这一印度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比了印度瑜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身心观念;分析了中印身心观二者之间的历史演进与文化渊源,提炼了"梵我一如"、"天人合一"及"身心一统"等基于相似思想理念的身心文化认同;进一步阐述了"固守本土文化"的印度身心观价值与"后工业化时期身心观的返朴归真"以及"新时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等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身心观价值,强调了中印不同身心观所独有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外来文化的主流价值以其时代性和先进性广泛被中国人民接受。休闲运动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文化特色的活动方式,从它开始被中国大众所认识和接受之时就带着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某种冲突和矛盾进行着非传统意义的传播,并在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间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和认同。休闲运动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在文化冲突中逐渐契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文化的差异出发,就中国武术体育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学意义的回眸;对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在体育场域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摆脱在体育场域中生存窘境的路径选择,必然是从"体育"走向"文化"。最后指出,中国武术发展从"体育"走向"文化"的命题,并不是否定中国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体育价值和功能,而恰恰相反是在唤起对中国武术文化价值功能的挖掘和认知上的提升。走进"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就是要努力建构和重构具有中国身份、彰显民族精神气概与民族主体性的中国武术文化体系,从而为促成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复调对话、互为主体的新的中国武术、世界体育新格局与新未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斯宾格勒的文化比较形态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悖谬的相关论断:中西体育文化冲突论、体育文化多样性、体育儒学复兴论三个方面提出质疑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其本质是中国传统体育伴随经济发展变革,从农业文化形态向工业文化形态的转型;中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其本质是农业文化形态、工业文化形态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而核心价值的取向呈一致性;中国体育儒学复兴论,其本质是企图用农业文化形态的理念去解决工业文化形态存在问题的文化复古心理.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剑术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剑文化为视角,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剑术所富有的丰富内涵及它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从不同侧面感悟剑术的情趣与精神,以促进和发展剑术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气的武术活动,使之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者",它除了在西方音乐文化中扮演着至尊的角色之外,还在人类艺术进程上演绎着一段长长的重要历史。钢琴,是西方音乐文化上举足轻重的乐器之一,被引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的不断碰撞,促使了其的衍生与发展,使之在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立下了经典的里程碑。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代表,它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唯有深入探究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历史,才能有效地指引钢琴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器乐古琴和西方器乐钢琴在琴史、形制结构、乐律、和声、演奏方法、承载的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之象,比较研究这两类中西乐器的经典代表,可以领悟中西音乐的玄妙。而探寻其文化渊源,我们能触摸到中国的儒道文化和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艺术领域等的渗透脉搏,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我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价值多元交错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既要使自身脱离因价值偏向而陷入的"虚假教育"中,也要承担促使人走向生命世界本真的"善"之境界.善恶问题与人们的价值判断有关,不同的人们对某一现象(如科学、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评判,使得善恶相混于同一事物中.从人的成长来看,人性中的"善恶"相随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要将人的生命导向"真、善、美"的统一;从文化视角来看,科学与人文、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冲突突显于社会发展中,教育要以人的培养为根本,在人的发展基础上将社会导向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和形成多元音乐文化价值现念,有助于改进和克服高中传统音乐课程中"单一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