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灌砂法成为目前公路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数值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可代表性,本人根据广西公路建设的施工管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影响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几点因素,希望在今后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对这些问题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西藏牛踏沟至中坝段公路溜砂灾害的形态特征、形成机理以及溜砂的危害性,并对溜砂处治技术进行了探究,在综合考虑各段溜砂灾害特征和该地区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地区溜砂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工砂诈为天然砂的替代品,已经大量应用到了工程混凝土中.人工砂的应用,不仅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人工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公路施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通过分析不同的出砂类型,研究了出砂机理。对不同类型出砂现象提出了治理措施,确保油水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林樊家油田是一典型的薄层、粉细砂岩、常规稠油油藏,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于1986年投入开发,先后采用过绕丝管管内砾石充填防砂、涂料砂防砂和复合防砂工艺,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产油达到了18万吨。但由于防砂工艺单一,配套工艺不完善,导致防砂有效期短,原油产量逐年下降,至2002年降至年产油6.7万吨。经过采油厂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在不同开发阶段针对林樊家油田地层特点和生产需要,形成了不同的防砂工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一条公路的使用寿命与路基的质量有极大的关系,一个坚实的路基不但使建造公路的基础,更是公路在使用期间一切维护工作的根本所在。填砂路基是目前国际上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主要利用了沙子吸水性较好、容易凝合的特点,建造出来的路基相较于传统的路基更为坚实。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填砂路基在建造过程中的施工技术,阐述了一些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并为填砂路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牛菲  常晨 《内江科技》2011,32(11):25+15-25,15
疏松砂岩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大.这粪油藏开采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油井出砂因此,油井防砂工艺技术的研究对疵松砂岩油藏的顺利开发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分析了日前常用的几种防砂技术和防砂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光 《内江科技》2013,34(1):147+207
针对滨659块勘探目标主要是一些隐蔽的小砂体和砂泥岩薄互层,应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追踪预测完钻井钻遇的主要油气层,描述含油气砂体空间的展布状况,认清砂体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草桥油田,探索出许多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防砂工艺。不仅确保油田的稳产上产,也为油田防砂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泡沫混排压裂充填防砂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草桥油田防砂增油上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分布广泛,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受地质、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套损井的数量逐年增多,防砂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套损井防砂效果,开展套损井防砂工艺的研究,对防砂工具、管柱进一步改进,优化防砂参数,提高套损井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中软土地基选择塑性排水板和袋装砂井的处理方法,并分别介绍此两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以此探讨公路施工中软基处理的一般规律,以资同类公路施工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3.
衣春霞 《内江科技》2007,28(10):123-123,136
地层出砂对油气田开发危害较大,轻者会导致油、气井减产、水井减注,重者会导致油气水井报废.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后,可以进行出砂预测,尽早知道地层在开发过程中是否会出砂,从而可以尽早采取防砂措施,保持油井稳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块的不断开发,采出程度的升高,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区块油井的出砂已经日渐频繁,常常伴随着砂埋油层油井不出,砂卡油井,个别甚至因为出砂导致油井套变,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为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在总结以往防砂技术的同时,采取了超细固砂技术,实践证明超细固砂能够有效减少油井出砂次数,保证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砂性土粘聚力小的特点,在采用砂性土路基的高填方区常出现滑坡现象,而造成滑坡的主要因素为水的影响。结合刚果(金)罗安格-洛瓦公路项目的工程实践,浅析砂性土高填方区的排水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H区块存在施工压力高、造缝困难易砂堵问题,采取降低加砂规模和砂比等措施容易造成压后裂缝铺砂浓度低、缝长短而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应用脉冲柱塞式加砂压裂工艺,加砂时采用柱塞式分多个脉冲周期泵入,并伴注纤维使支撑剂在裂缝中非均匀分散铺置,实现裂缝由众多像桥墩一样的"支柱"支撑,流体通过"支柱"与"支柱"之间形成的"高速通道"快速流向井底。在H14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成功加砂30 m3,平均砂比达23.3%,压后平均日产液3.8 t/d,日产油2.8 t/d,增油效果是该区常规压裂井的2~3倍。  相似文献   

17.
涠西南凹陷涠洲B油田涠二段Ⅳ油组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涠洲B油田W_2Ⅳ油组主要为浅水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应用高分辫率层序地层理论,将涠洲8油田W_2Ⅳ油组划分为2个中期半旋回、6个短期半旋回,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格架内进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选择砂体较为发育的ssc3和ssc6两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及砂体展布图,摸清了砂体展布规律,以明确油田开发调整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油泥砂所含的石油类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问题,提出了研究改性油泥砂再利用技术,通过室内评价认为油泥砂通过粒径细化、油相分离、表面润湿反转后可以与可控胶结的固化体系形成超细的地层深部堵水调剖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油水井套变、出砂越来越严重,造成生产管柱被砂埋井越来越多,给油水井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常规油水井修井施工常采取先套铣后打捞的施工方法完成打捞,但是,对于出砂严重的井,先套铣后打捞的办法成功率非常低,由于套铣后,再下打捞管柱打捞的时间段内,地层出砂又很快掩埋落井鱼顶,导致打捞工具无法抓住落鱼。套铣-打捞组合式打捞工具可同时实现套铣、打捞同时作业,边套铣边打捞,成功解决了常规套铣打捞法对于出砂严重井不适用的问题,提高了打捞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口采油厂水平井在开发疏松砂岩油藏过程中存在着防砂工艺不配套完善的问题,对国外和国内油田水平并防砂工艺技术进行调研,综合调研结论对河口油区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推荐了相应的完井防砂工艺技术对策,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