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丽 《生态文化》2007,(2):51-52
春季是万物蓄养待发的时期,阴气下沉,阳气生发。按照《皇帝内经》“天人相应”的养生观,春季养生要遵循“顺四时而适寒暑”的法则,在衣、食、住、行上做时令的调节,重点在于“扶阳”,使人阳气上升而健壮。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1,(2):164-164
卞新龙、罗秋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儒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统一的整体,“天地阴阳木火金水,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人与自然之物都是统一于自然界的。古代一般用“天道”来表示自然规律,并且把天地置于很高的地位,包括封建的君王都要在理论上遵守天道,敬仰天地,我国古代遗址有帝王和百姓祭祀天地的传统以及不违农时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龙年说龙     
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所以古人常用龙来形容杰出的人或事物。(《三国志》写诸葛亮“龙骧虎视”,是赞扬他有雄才大略;《世说新语》谓嵇康“龙章凤姿”,是赞美他相貌出众。“龙吟虎啸”形容人声音宏亮;“龙行虎步”形容人步履矫健;“龙飞凤舞”、“龙筋凤髓”常用来形容书法之精妙。“龙争虎斗”则用来形容战争或体育比赛的激烈。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涵义很简单:人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要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刻体现仁义的道德,伦理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主体应该是我们古人的天地观。企业家一定要从  相似文献   

5.
王少华在《中州学刊》2008年第4411/1发表的《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中指出: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是建设道德体制的根本。它要求将“孝梯”这种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本质需求,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等的多维系统中发挥长效作用。温家宝总理看望95岁的季羡林先生时,季羡林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家宝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  相似文献   

6.
红霓 《生态文化》2010,(2):50-51
泡脚是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泡脚也称沐足。人们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习称“睡前一盆汤”,是自古以来人们流传下来的养生保健重要方法。最早足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西周时期盛行于宫廷王室,用来沽身、治病、避邪。  相似文献   

7.
闻华 《生态文化》2006,(3):64-64
浙江省尤泉县林业局吴炜散文集《绿野散花》编入《绿谷风丛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绿野散花》,是由“绿野散花”、“牛觞鸽说”、“林海情缘”、“绿地纪实”、“旅途拾遗”、“友人诗文”六个编目79篇文章结集而成。吴炜在《崇尚大自然》(后记)中说,他20余年从事林业工  相似文献   

8.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屈原《离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道德经》)  相似文献   

9.
李依洋 《生态文化》2010,(1):53-53,50
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这里“起居有常”实际上是指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遵循“天人相应”按大自然规律作息,恒定人体生物钟运转,乃是健康长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徐忠友 《文化交流》2009,(10):21-23
冯小刚因拍摄“贺岁片”而闻名,被许多观众称为“贺岁导演”。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中,无论是前些年拍摄的《没完没了》《大腕》,还是近年来拍摄的《天下无贼》《手机》等,都有一种独特的“冯氏幽默”,让人看后有惊叹,有笑声,也有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生态文化》2009,(6):51-52
古谚云:“白露已过,秋分冬至,进补最佳”。秋冬应对甲型H1N1流感盛行,养生保健增强免疫力最为关键。“顺时养生”是干百年来古人留下的医学精华:即养生要依顺四时、适应寒暑,适应四时阴阳变化。只有遵循“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海涛  王伟 《职业圈》2011,(5):105-106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我们总结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第5条是“贸易可以使得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经过几个世纪的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何为贸易呢?海闻为我们写出了答案:“贸易即指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或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鼓励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我们总结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第5条是“贸易可以使得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经过几个世纪的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何为贸易呢?海闻为我们写出了答案:“贸易即指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或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鼓励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张帆 《职业圈》2007,(8S):100-100,14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倡“促进学生获得成功”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红霓 《生态文化》2009,(4):55-56
在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食疗”论述。这是古人从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摄取食物的不同,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奇妙的相关损益的总结,也是民间对“药食同源”在治疗疾病作用的认识、不断推崇和运用的描述。千百年来历代医家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探讨“食疗”作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叙及周武王克商之事,引用了部分诗句,有“其卒章”“其三”和“其六”。荆州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其二”“其三”等分章的标注,据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引诗中的“其三”和“其六”亦应是《武》篇的分章标示。类似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分章标示的抄本,至迟在春秋中期楚庄王时就已在楚地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18.
田文羽  徐梅 《文化学刊》2023,(9):113-116
《遥远的向日葵地》作为李娟“向内转”的一部力作,真实地录著着荒野自然与生活的本来面貌。她笔下的荒野自然与生存在荒野中的人共同构成了李娟的荒野世界,二者同为李娟荒野书写的主体且一同承载着“非虚构、归属、和谐”的精神意义,使得李娟的荒野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成为“中国化”荒野的书写典范。其荒野整体在传递李娟的生态观念的同时,也对荒野书写乃至中国生态文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元 《文化交流》2010,(8):23-26
电影《孔子》在全球公映后,观众毫无悬念地记住了两个人:演孔子的周润发和演颜回的任泉。特别是看“颜回救书”那场戏,很多人被感动得落泪了,纷纷称赞周润发与任泉的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09,(4):78-78
洪修平、许颖在《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国学为什么会在当代又热起来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国学热”实际上表达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取得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之后,开始自觉地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具体地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国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二是社会对国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