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方法,就必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文言文教学依据既定的文本,而文言篇章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文化情境,其文本原初意义必与传统文化具有紧密的关联,只有站在文化本位的立场,才能弄清其文本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全球化·西化·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现代性,全球化,西化和本土化等概念的辨析,认为中国传统化与现代性,全球化等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必须对“中”“西”进行清楚的划界,中西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传统化发展出了现代性化,而中国传统化没有。只有进行这种区分,中国才能更好地确立现代性,参与全球化,中国传统化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从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特别是中国传统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胞,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旧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有浓厚的传统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比较了国外及港台地区的选标准观,它们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化本位标准,注重化传承;法国的“经典化”标准和台湾的“传统化”标准属于这一范畴。社会本位标准,注重社会生活;美国的“生活化”标准和香港的“实用化”标准属于这一范畴。个人本位标准,注重个人发展;英国的“本体化”标准和日本的“人格化”标准属于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5.
从地域因素讲,河洛化在我国传统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概括了以河洛化为中心的中华化的主要特点:历久弥坚的“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强劲的凝聚力与向心为;多元一体的和合精神。章认为,认识这些特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解放后的语教育中,言教学始终存在着激烈争议,那就是言教学本身是否有必要保留。即使在传统化被高度认同并被大力弘扬的今天,也仍然有人对中学言教学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只有回顾历史,重新检讨并全面透析中学语言教学的价值取向,才会得出清醒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学者     
《中文自学指导》2006,(2):F0002-F0002
陈炎先生,主要从事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化的理论探讨;为山东大学教授,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曾于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论逾百篇,出版《积淀与突破》、《明与化》、《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等学术专多部,主编四卷本的《中国审美化史》;曾获“中国高校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泰山学”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国门大开,外来化蜂涌而入,对本民族化冲击很大,民族化产生危机。《白鹿源》在此背景下产生,着重对开放年代的传统化重新审视。作陈忠实将传统化中的主要部分三泰化“关学”的典型特征赋予了主人公白嘉以及作为中国传统化符号的朱先生。《白鹿原》表达了作对传统化的留恋与希冀,传统化的精髓一定会世代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条件的,只有吸收中国化中有益的部分,中国化才能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教学应该融入中国化的教育。在语教学中,要多关注传统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科学与化的相互关系、传统化与当代科技的相互影响、现代科学精神对传统化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提示了只有科学与化相互发展,才能使科学向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最终适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传统化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1.
论《家》的家族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根植于血缘关系,家族是血缘关系的延伸与发展。本从物态化层、制度化层、精神化层三方面来具体剖析巴金《家》的家族化价值。《家》展示给读的是一幅20世纪初的家庭生活画卷,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新旧化的冲突如何在家庭中演绎来把握传统化之家族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系列遭遇绝不是单纯地由他的个性和学识造成的。分析方鸿渐的悲剧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化背景-传统化的衰落和西学东渐。作通过塑造方鸿渐这一“老大过时的史前原人”的遗骸形象,再现了传统化的地位、命运和嬗变。“围城”应当是指被内忧外患困扰的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表现了传统化的困惑和茫然,以及西方化在中国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是中国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化教育范式,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化教育范式,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化;三是如何实现传统化,现实化和外来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传统化的研究,我们首先想表达两点基本看法。首先,中国化研究从一开始就陷入到一种“本体不明”的悖论中,即总是作为一种西方化的“他”、“对象”来显身的,这就使那个在理论意义上作为其自身本质规定、因而无法同其它明相混淆的中国化本  相似文献   

15.
从汉字看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是中国传统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化的最高境界。“和”化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的国民性格、化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追本溯源,“和”化根植于我国农业明的土壤,肇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卜禾。中庸之道是实现“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学子》2003,(12):53-55
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古代化的优秀传统,以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的优秀化。中国古代化典籍可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的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以下开列的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化方方面面的基本书籍,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读。中国古典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些典籍在当时有巨大意义,比如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又比如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农书较多,这也是中国化里极重要的部分;还有一些炼丹的书,求仙的书,这些都过时了。除了专门研究人员之外,我们读这些东西,第一是没有意义,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第二是读不懂。我们这个书目是面向读的一个书目。所谓面向读,有以下几层意义:首先,对当代读有用,尤其在人生观的树立与处世知识能力的增加方面;其次,当代读比较容易阅读。部分典籍也许字稍难,但对中国传统影响巨大,一些说法被长期采用,读比较熟悉,也显得并不太难;再次,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读对中国传统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五四”期间,郭沫若一度倾心泛神论,他那以泛神论为思想内核的诗作《女神》,表现出浓烈的反叛传统的色彩,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新化运动。郭沫若的泛神论哲学一方面致力于正本清源,直探中国儒家化的本质,赞赏中国传统化精神;另一方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化,表现为融合中西的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学贵在疑”,这是人们在谈论治学态度时常常引用的一句话。它告诉人们,治学要有怀疑的精神,要能够怀疑,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只有怀疑,才不致落入前人的窠臼;只有怀疑,才能有自己的“匠心独运;”,才能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化复兴,这既是今后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重任,也是其精神支点。新楚辞学的建构必须在这化复兴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进行,由此促使它对传统楚辞学的全面超越:化复兴将从三方面对先秦化重新认识,新楚辞学则将以典籍、考古、民俗“三重征据法”建立起基础材料层面的三支点结构;化复兴将对传统化深层次的如爱国精神、人精神等层面进行反省,新楚辞学则将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格精神的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化复兴将使中华化与西方化在碰撞、交流、融合中,共同寻求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世界性化氛因,新楚辞学则将在成为世界性学问的过程中实现两个“互动”——与有中国特色的学理论、“世界性学理论”的建设“互动”。  相似文献   

20.
章对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地形成的对其成员的生活行为超规范和导引作用的信息系统。总体化以科技为基础,而语言,宗教,学艺术等为化的上层建筑,上层化可以多元化,而作为基础的科技化只能归一化,因为科技是以客观存在为准的知识,要发展科技就要好好研究科技化学,其中以中国科技史和中国科学思想史为重点,中国传统化的二千多历史是由儒家主导的,因此必须对儒家作深入研究才能找好先进化及其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