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应尽快让人们知道。至于其它情况,可另作报道。现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经常有死讯迟到的消息。例如,某省一位名人9月15日逝世,当地的报纸到11月23日才公开报道,时隔两个月零八天。再如,有一位老干部于11月9日逝世,该省的报纸到第二年1月6日才报道,晚了两个月。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读报人看了这样的“死”新闻,会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新华社的经济报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报道形式——专题组合,即用配合短评的形式,将同一主题的若干篇新闻拼合在一起,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深化、强化一个主题,以扩大报道的声势和影响力。 从已发的京津沪三大市鸡蛋自给有余、电话市场新变化、国有企业抓“关键的少数”、企业串行、夏令市场状况等几组专题组合式报道看,报纸是欢迎这种新形式的。有的整组刊登,有的取一篇消息、一篇评论,有的只用消息、未  相似文献   

3.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4.
让消息在新闻宣传中唱主角,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闻规律使然。作为以写人物为主的人物消息,在人物报道中当然也不例外,亦应成为报道体裁中的强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翻阅报纸,无论党报、晚报、行业报等,上面登载的人物报道,大多都是动辄上千言的人物通讯,很少看到以短小精悍著称的人物消息。人物消息受冷落的背后,透现出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最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有多种多样的体裁,如消息、通讯、来信、评论、调查报告等,被称为“十八般武艺”。而这“十八般武艺”中,消息是常规“武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它以简要的文字真实地迅速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消息是报纸新闻的主体。报纸所以被称作“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则以消息为主。消息在报纸上要唱主角,要占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新闻写作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新闻界同仁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7.
人物消息是广播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理应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近年来,人们在收听广播新闻时,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相对于时政报道、社会性事件报道,人物新闻太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不能不引起广播人的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新闻节目中人物消息偏少呢?笔者认为,一是对人物消息这种体裁认识片面。有的同志一提做典型人物报道,就认为必须采写人物通讯,好像不写通讯就不能将先进模范人物报告给听众似的。二是过分注重信息量,忽视了人物消息。因此在广播中大量的是会议新闻、领导活动、领导讲话以及其它时…  相似文献   

8.
新闻真实性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松  唐天啸 《现代传播》2001,(6):128-129
1999年初,北京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消息《中国发现160岁老寿星》,不仅登消息,有的报纸还报道了这位“老寿星”的养生经,搞得沸沸扬扬,炒遍大江南北。可过了不久,有家报纸用《99年假新闻第一案》的标题,揭露这是一则假新闻,是20年前的假新闻卷土重来,是有人借“老寿星”办班赚钱的宣传伎俩。采访者是个聘用记者,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老寿星”本人。凡是刊登和转载此报道的报纸都被“涮”了一回,被人戏弄,无比的尴尬和遗憾。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社会新闻,只是贻害受众,败坏传媒名声,有的涉及政策、法规的造假,其危害性就…  相似文献   

9.
贝骁 《军事记者》2005,(12):13-14
静态,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静态新闻,相对于动态的一种新闻。虽说新闻业务书上只有动态新闻,没有静态新闻这一概念,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动态,必然有静态存在。在新闻实践中也是如此,虽说报纸刊登的稿件大多是报道事物发展状况和人物活动情况的动态新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以报道事物发展或人物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并未受过专业新闻写作培训的基层通讯员,我们每个人擅长使用的文体也会不尽相同,有的擅长写实性的文字,有的喜爱散文化的语言,有的比较喜欢写人物,有的精于写事件。而新闻的各种文体,诸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在语言文字方面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李苓 《编辑之友》1999,(3):18-20
目前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区是“一城一报”或“一城两报”,而香港早在1960年就有每日30种报纸发行面市了。到1970年,每天出版的中文报纸就有70家,1980年降至63家,1990年虽然再降到39家中文报2家英文报,出现了20年中的最低点,但业内人士出于对香港中文报业长期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念,仅仅将此现象称为“小低潮”。到1993年,香港每天出版的中文报纸已回升到41家,英文报纸亦增到7家;1997年底,全港中英文报纸共46家,其中有29家以报道本港和世界新闻为主,5家集中报道财经新闻,其余的则专门报道娱乐新闻,刊登影视圈消息。  相似文献   

12.
人物专访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发表人物专访,有的报纸还开辟了“专访”、“本报专访”等专栏,刊登较多的人物专访,使这一新闻体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从一诞生就和新闻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的古代奥运会上,希腊人就专门设立新闻发布官,并由专人向各城邦及时传递最新的奥运消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创办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季刊《通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播奥运文化、报道奥运信息的重要使命,而希腊雅典的《信使报》则是刊登首届现代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报纸。  相似文献   

14.
一部小说,最能打动人的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最能感染人的是人物的喜、怒、哀、乐。小说与新闻,二者虽然截然不同,但新闻也可以借用小说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什么要用小说写作手法写新闻?我以为一张报纸中,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作品,虽然不像其它消息那样占有大量版面,但任何报纸都离不开此种题材的作品,很多先进模范人物首先都是通过人物新闻这种作  相似文献   

15.
让消息唱主角也有个导向问题周新民当前,大多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数量,我看也不少,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唱主角。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重要的位置上刊登消息还太少;二是在重要事件、重大典型的报道体裁上运用消息还太少;三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中消息还不多;四是能...  相似文献   

16.
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按照其写作特点来区分,还可细分为好几种类型,人物消息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物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用消息的形式报道某一个特定人物的有意义的新闻事实.近年来,这类消息在我们的报纸上陆续增多.尤其是那些报道先进人物的优秀的人物消息,“用生活中的生动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事迹感人,催人向上,颇受读者欢迎。人物消息,既然作为消息体裁  相似文献   

17.
赵振贵 《新闻界》2003,(4):49-49,55
近些年来,一些报纸特别是一些专业报、行业报(即所谓的小报)上的新闻数量越来越少,绝大部分版面被专稿、特稿、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稿件所占领,顶多在一版上刊登一点新闻,而刊登出的新闻质量也差,要么要素不全,时效很差,要么长篇通讯、调查多,消息少,要么领导活动、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机关文件多。其原因是办报人或淡忘了报纸的新闻属性,把报纸单纯当成商品去经营,当成赚钱的工具去使用;或淡忘了报纸是为谁服务的,搞成了谁管我就为谁服务,谁给钱就为谁服务。小报为什么也要重视新闻?一、报纸的性质决定的。报纸也叫新闻纸。既然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异化,就是指对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背弃和变异。概括起来说,当前的新闻异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表现之一:报纸版面上消息数量减少。传统新闻理论认为,消息是一种以简要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由于消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精简性等基本特性,所以消息理应成为新闻文体的主力军。然而,在新闻异化的作用之下,消息的这种优势地位被动摇了。有的地方报纸的稿件中,消息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报纸编辑部感到缺稿,可同时又积压了大批稿件用不出去。这固然同来稿质量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供求失调。报纸,又称新闻纸。不言而喻,报纸最需要的是新闻。可是,不少记者,包括通讯页,写新闻消息少,写通讯多。而且在通讯中,又以写人物、名胜、物产的为最多。通讯是新闻的一种写作形式,报纸上不能没有通讯。但通讯的篇幅大都长于消息。报纸上登的通讯过多,必然会影响到消息的数量。因此,编辑部不能不注意通讯的发稿量。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报纸作为信息市场的特殊载体,也应当消息扑面。前几届的好稿评选中,全国 20余家老年报提供的消息、通讯、新闻述评或言论,几乎是三分天下,而今年各报所报的消息总数超过通讯、新闻评论的总和。这个变化,说明老年报的新闻队伍确确实实在以信息时代的市场观念来看待报纸,来采写新闻、编辑稿件。一些年轻的老年报总编辑或部门负责人对消息报道在老年报中的地位提出了独到见解,对消息在报纸中的比重有了新的认知。   黑龙江省《老年报》的要闻版编辑员继英在论文中这样写道:“报纸是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