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2.
文颉 《华夏文化》2005,(4):23-25
中国思想史学科,尤其侯外庐学派的思想史研究,有其鲜明的学术特色。限于篇幅,本文简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是一部系统完整且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共五卷六册,二百六十万字。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侯外庐无疑是硕果累累的开创者。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做了明确回答,形成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湛风  斯人 《华夏文化》2007,(4):63-65
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于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一百余人围绕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学派、人物和经典研究、中国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等问  相似文献   

6.
赵娜 《华夏文化》2010,(2):59-61
2009年11月27日至30日,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在西安举行,近30位与会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暨南大学、聊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若干方面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以下是笔者在学习中国近代思想史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思考,敬请学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008年全国研究生“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于7月15-8月6日在西北大学举办,著名思想史专家张岂之先生担任校长.邀请在国学与西学方面有深远影响的国内外专家担任主讲教授。专家们就国学要义、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西学要义等问题举行了多场前沿学术报告,介绍国学与西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张波 《华夏文化》2008,(2):62-64
张岂之教授主编,刘学智教授副主编,由十位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古籍文献等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分撰的《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历经八年,于2006年10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共分六卷,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清卷,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从设置研究室开始,有五十五年了,即使从更名为研究所算起,也有二十多年.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学术界各位同仁的支持,也得到了有关方面领导的支持,我们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推进.我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长期工作(主要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进行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也可以说是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几个理念,就教于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月 2 2日我接到西北大学出版社电话 ,告诉我 :《中国思想史》 一书 ( 1989年出版 )将出第二版 ,现已编校过半 ,请写一篇新序。这个消息令我高兴。《中国思想史》有70余万字 ,有朋友建议 :篇幅太大 ,可否在此基础上加以缩写 ,便于大学里文史方面的硕士研究生阅读。 1992年 ,我和《中国思想史》的其他几位编著者拿出了 40余万字的缩写本 ,以相同的书名仍交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印刷了几次 ,这个缩写本销路不错。但有的读者来信说 ,只读缩写本觉得不够 ,希望能读到原来 70余万字的《中国思想史》。有的在大学读硕士学位的朋友寄款…  相似文献   

12.
怎样研习中国科学思想史?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5年,德国人福克出版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该书后来以书名《支那自然科学思想史》,在日本、美国翻印。1956年,英国李约瑟博士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撰述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写序的时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毕。朋友们曾建议我写一篇长序,叙述本书对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做,因为在一部书里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的,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思想史愈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学科。在世纪之交,全国各地学者汇聚一堂,总结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确立21世纪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战略,编著一部《中国思想学术史》。1999年9月21日~23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暨《中国思想学术史》编著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岂之先生作了《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报告,对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评价,提出了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编著《中国思想学术史》的方法论原则,引起了与会…  相似文献   

15.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思想史的核心动力与基本性格为何,是一个了解这时代学术与化活动的关键问题。对于此问题最有影响的说法,为美国史华兹博士透过严复(1854—1921)研究所建立的学说。史华兹博士细腻而完整地追溯严复一生学术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了《邓小平思想大辞典》一书。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9月第1版向全国广大读者推出之后,在全国反响强烈。这是因为该书是近年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寻根》2008,(2):23-26
作为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天”的含义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多种说法。但“天”字的最初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包含有文科教材。 1995年春夏之交,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同志找我,要我负责组织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任务。我有顾虑,因为我没有在大学教过中国历史课程。只是多次讲授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分支:中国思想史,由我任总主编不甚合适。凤泰同志说,编写中的困难,教委文科处可以帮助解决,各分卷的主编要聘请有经验的中国历史教授来担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上马了,当年夏季在东北师大召开了第一次编写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