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金之钧、周玉琦、白国平、王骏、殷进垠、王志欣、汤良杰、张生根、徐传会、王伟洪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战略选区问题,针对亚洲石油地质特征和战略选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研究历时4年,共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培训》2008,(8):F0002-F0002,I0001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委员会党校是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分公司的高层次人才综合培训基地;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继续教育基地、高级技师培训基地.油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培训基地;中国石化石油工程监督培训中心,中国石化油田企业ERP培训基地、石油石化国际项目管理师(IPMP)培训认证中心;]  相似文献   

3.
石油天然气开采包括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油气生产四个阶段。本文通过设置四类成本项目分别确认与计量各个开采环节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特殊成本会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矩阵的极大乘法,对连续投资问题在添加项目最大投资额约束后,其最佳投资策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陆相油气勘探理论支撑了中国多半个世纪的石油工业,随着陆相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海相层系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领域。全球高达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海相地层,而我国探明率仅10%左右。中国海相地层与世界相比,时代古老、多期改造、地表复杂、埋藏深,尤其南方地区,因而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面临的是世界级难题。2007年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石化部署,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实施,同时联合中国石油大学、西南分公司等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完成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项技术的产生,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从而破解了在中国面临的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常规油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逐渐打破以往勘探与开发分块作业模式,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逐渐被用于油气生产实践,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调研了国内石油企业对勘探开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石油高校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针对勘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了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类的课程也在相关高校广泛开设,现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课程没有完善的体系,多以油气资源类型展开来授课。文章针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自身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了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课程发展的几点建议,同时也为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矩阵的极大乘法,对连续投资问题在添加项目最大投资额约束后,其最佳投资策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油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其保障程度直接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而我国原油消费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同时,我国陆上油气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深水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油气是未来石油天然气储量接替重心。但目前我国海洋油气产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较大。海洋油气开发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与陆上油气田开发有很大区别。现有相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培养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海洋油气开发的需要,为加快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尤其是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急需培养一批既懂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又掌握海洋油气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石油类高校开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08,(5):35-36
主要项目简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作为中国石油直属科研院所拥有一支地质、地球物理、测井、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等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拥有中国西北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技术。西北分院长期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拥有:(1)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勘探部署和宏观战略研究;(2)高精度储层综合预测及油藏描述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系统需要强大而灵活的多维数据查询功能与表现能力。对通过MDX和SQL实现多维分析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该多维查询语言以MDX标准语法为基础,根据项目应用背景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处理,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技术对RM_MDX语言做进一步扩展和改善,使其在针对油气生产数据仓库上的多维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和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投资要点:1、油气行业改革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优势的民营油服企业有机会分享改革红利。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搅开了国企改革的"一江春水",为油气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补偿费经历了探索起步、改革发展和完善补充三个阶段。目前油气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补偿费仍然存在征费名称不统一、征收标准缺乏全国统一规范、个别省份收费标准畸高、地方立法有悖税费立法原则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水土保持补偿费功能的发挥,对油气生产建设及活动也产生一定影响。油气生产建设的勘探开发建设期间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生产运营期间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小。建议对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范围、费率标准、减免项目等进行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8,(4):42-43
饶阳凹陷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一大凹陷,地跨河北省任丘、安新、高阳、蠡县、肃宁、河间、饶阳、安平、献县、武强等10县(市),勘探面积约5280km^2。1975年该凹陷发现了举世瞩目的任丘潜山大油田,次年建成了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石油生产基地,1979年原油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733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经历了近25年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之后,该凹陷油气资源探明率已超过50%,勘探进入了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的中后期阶段,利用传统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方法继续开展凹陷中正向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已多年没有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井场录井信息是钻井施工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是录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广泛。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对井场录井信息的定量化、及时性、全面性有了更高要求,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论述,从石油地质专业对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外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一体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信息化建设理念,阐述了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与国外不同,中国多把致密油气与常规资源放在一起统计。致密油气已在美、中油气产储量,特别是待发现资源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中国在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上已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美国页岩气大发展造成气价下跌,这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并使其石油产量由长期下降转为较快速上升。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教训显示出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环境缺失是阻碍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首要因素。尊重不同类型资源共生伴生的规律,在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中应倡导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对在中国研究程度尚很低的页岩油气开发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在尊重勘探程序的基础上加快。  相似文献   

17.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诞生于国外海相盆地研究中,并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成功。如何把广泛应用于海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我国陆相湖盆的勘探开发中?姜在兴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经过了十五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关于中国个人教育投资回报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模型,证明出个人意愿教育投资的最大额是存在的.并通过分析,得出工龄和回报率是决定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重要因素.当工资制度偏好工龄,个人投资回报率低时,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必读》2012,(10):7-7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被称为海洋工程“航空母舰”的“海洋石油981”已在南海北部海域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正式向深海挺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针对勘探与开发并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等关键问题,对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人才培养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