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2.
蓝晟 《精武》2006,(6):50-50
电影《无极》曾轰动一时,但很多人看后却有不知所云之感。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无极”本就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一种境界。《太极拳论》曰:“太极者,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撇开《无极》这部电影不谈,从太极拳的角度来看,“无极”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认为,“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即太极的阴阳相合、高度平衡状态,“无极状态”既无棱角,又无虚实,混元一气。  相似文献   

3.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5.
李滨 《武当》2006,(5):26-28
影视剧《太极张三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张三丰的名字,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著名太极拳家吴志青说:“考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太极正宗·弁言》)  相似文献   

6.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7.
林永江 《中华武术》2006,(10):45-45
读《中华武术》2006年第7期王荣泽先生《太极拳眼法》一文,颇受启发。王先生总结当前太极拳眼法说:“在改革创新理念的驱使下,渐行渐远的是‘面向某方向’,‘简单、朴素、沉稳’;渐行渐近的是‘近视某部位’,‘华丽、复杂、花哨’。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见仁见智,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8.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9.
李滨 《武当》2000,(5):32-36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道学经典之一。它以其广大悉备而又言简意赅,乃成为修真悟道的经典著作。太极拳术是武当道教内功修炼之动功形式,它深刻地汲取古典哲学,特别是《阴符经》的道学思想。本文作者通过逐篇逐条地对《阴符经》的经文独出机抒地语译,直指其玄机奥义,并且与《张三丰太极法说》和王宗岳《太极拳谱》之基本理论、经典歌诀以及先贤语录进行汇通互释,揭示了太极拳科学所蕴涵的“阴”性思想文化特征与技术真谛,对于太极拳乃至内家拳法入门引路进而登堂入室以及深入研究,都具有启迪意义。因此,本刊特隆重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1,(7):40-42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康戈武 《武当》2004,(7):29-29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12.
李滨 《武当》2010,(7):35-37
太极拳源远流长。李亦畲整理《王宗岳太极拳谱》,1881年抄存郝和珍藏本有《太极拳小序》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马印书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太极拳谱》,为1867年之初稿,小序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太极拳寻踪,是太极拳史学研究的课题。拳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4.
据《医疗保健体操》一文(参见210510)介绍,T7《武术》-3“拳术”表现的是太极拳,《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关于T7《武术》-3“拳术”的描述也很宽泛,宄竟是哪一种拳术并没有给出结论。笔者比对一些专业书籍的描述,认为票图上表现的应是长拳。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北京房山区刘理根来信: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尤其喜欢古典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对这一句,许多太极拳名家理解各不相同,我们也是莫衷一是。请问崔促三老师,您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17.
李万斌 《武当》2010,(11):32-34
(接上期) (10)《精武》杂志2003年第8期和2004年第9期均发表过由武华彦撰文、张熙耕演练的“终南山太极拳”的情况,说终南山太极拳,全称终南山返还太极拳。相传它起源于陕西终南山。终南山属秦岭支脉,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有许多道教胜地,历代的道士和隐者在此研习太极术(太极拳的前身)。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理论,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华,从太极拳的原理依据上来看,两者颇有渊源。太极拳中的“柔”与“慢”的原理与《道德经》中的“守柔”与“道法自然”的紧密联系即是渊源的印证之一。  相似文献   

19.
路迪民 《武当》2007,(6):20-21
太极拳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特别是老子《道德经》和《易经》,可谓太极拳的主要哲学基础。近年来,《亳州老君碑古字谱》逐渐面世,并受到太极拳传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马原年 《武当》2001,(1):16-18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