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与男性主体相对应的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这种地位无疑也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亮剑》作为一部男人的戏,塑造的主要是男性英雄形象,女人只是戏中男性的陪衬,她们的生存目的是以所选男人为核心的,她们的生命价值的唯一依托点就是男性。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正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惯例。  相似文献   

2.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思维往往被一只雕花烟斗激发,女人的青春往往被一只订婚戒指套住。男人的好斗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女人的好斗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人听了他人的话,多由左耳入右耳出;女人听了他人的话,多由两耳入一口出。男人不愿意将自己有病的真实情况告诉妻子,女人不愿将自己掌握钱的具体数字告诉丈夫。  相似文献   

4.
<正>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cauvoir)在她的《第二性》(The secondsex)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她认为,在社会历史中,男性居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女性则处于破主导和被决定的地位。女性的历史和现状是由男性的需要和利益决定形成的。在这里西蒙阐述了女性在男性文化的审美意识中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显然,女性通常是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是以男性的配角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所以,在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历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按照男性的需求来描述的:美丽、温柔、纤弱、被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牵手走过的历史。不论是禁忌森严的中世纪还是冲突剧烈的二十世纪,男人和女人的情爱、扶持、相濡以沫都是最令人心仪的美好神话,爱、性和生育将各自为政的男人和女人紧密联结为一个整体,他们或为姻亲、或为情侣共同承担延续人类的神圣使命。可是自从人类有了等级的区别,男人和女人就成了不同等级的类,恩格斯认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阶级对抗,与一夫一妻制显示的男性与妻子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第一次阶级压迫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同时发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的观念衡量:男人为着征服人类和世界而生,女人则为着征服男人而来。男女性别的差异恒久存在不容置疑。在中国文化观念历经几次大的嬗变的今天,我们却发现男人征服人类和世界已取得成效,而女人到底还没能征服男人。是因为受着传统文化立场和思想观念的禁锢?还是因为伟大的男性世界的嗤之以鼻?抑或是女性自身所导致?放眼望去,近年多有不少女性作家以自身的才气和经验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将女人剖析于大众面前,甚而有意在作品叙述里忽略男性的存在,而将女性的愿望在这种语言实践里纵情滋长,尽管回到现实,依然不折不扣地受…  相似文献   

7.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也与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最初以阳刚之美为男性美。后来,因为政治、文化等原因,在汉民族为主的国家里,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不断地压抑和弱化,并被人为地加进了原本为女性所特有的阴柔之美的一些因素,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审美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 人类社会诞生伊始,人就分为最基本的两大类型——男性和女性。远古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无论由狩猎而发展起来的畜牧业活动,还是由采集植物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在生理上比女人更为强壮的男人,更胜任艰苦体力劳动。这就导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男女…  相似文献   

8.
议会制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民选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最主要标志。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制度对国家进行统治。资产阶级议会制,虽不象资产阶级史学家吹虚那样:“英国议会除了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或把女人变成男人以外,任何事情都能办到。”但也不象一些史学家说的那样:议会只不过是“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的政治伎俩。然而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从产生到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应给予正确的估价。一、在封建制度下的英国议会产生于十三世纪的英国议会,最初是由贵  相似文献   

9.
爱的魔力     
《英语沙龙》2007,(5):26-27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唯一的例外是当男人和女人恋爱时。在热恋时,男人和女人变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相似。  相似文献   

10.
“女人”是“女”与“人”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是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作为“女”须被男人认可;作为“人”须被社会接受;作为“女人”则要被女人自身认同。女人的认同是“女”与“人”统一的关键,它与女人的文化素养和自主意识密切相关。自主了的女人,不仅作为社会存在的客体,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社会和男人给女人制定的标准,而且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塑造自身的同时,也塑造和改造着男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男人对女人的审美品味(苗条、美丽、顺从)在过去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里都一成不变时,女人却赋予了“完美男人”新的定义。阿诺·施瓦辛格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塑造的英雄被更睿智(有时看起来有点傻)的男性形象所取代——肌肉让位于头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文化史上,文化智慧是男性的天地。男人是力量、创造和权力的象征。文化用各种方式驱使男人到人生战场去搏击:“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且铸成男性角色意识。男人以武勇刚强著称。然而,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纷纭浩繁的人物画廊中却有一群引入注目的男性软弱者的形象。吕纬甫、魏连殳的沉沦;周如水、剑云的怯懦;觉新、汪文宣的自戕;周萍、曾文清的自杀;倪焕之、肖涧秋的沉浮;江泰的自欺,方鸿渐的幻灭,祈瑞宣的惶惑;姚国栋、蒋慰  相似文献   

13.
给予自己相恋的男人以灵感,助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初见之下是个不错的妖精。然而,男人一旦接受了她的帮助,蕾阿楠·希在找到下一个替代的男性之前都不会离开。并且因为她是靠吸取男性的生命(也可能是血液)而生存的,所以被她缠住的男人会逐渐逐渐萎靡衰弱下去(就是因为这个所以过去克尔特的诗人都很短命的吧)。  相似文献   

14.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15.
《生死场》全篇充满着萧红独特的女性意识和民族家国意识的思考。萧红深刻揭示了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农业宗法社会中,"男尊女卑"等构成的儒家伦理道德和两性关系模式给女性造成的不尽伤害。女性在男性的性别优越感和权力感面前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完全不具备女性意识。广大农村男性也缺乏自我意识,浑然不觉地受着阶级的迫害。然而,在民族危难之际,这些基本不具备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极少数女人和很多男人却产生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分界意识,被迫成为奋起抗争外来民族侵略势力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小说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文本。池莉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透过这一特定视角,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视野里某些难以发现的男性特征;透过女性的集体话语。看到了女人对男人的性别审视和群体要求。当然。池莉的小说也突出了女性集体人格意识的觉醒。显示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蕴涵。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识里,女人一生的归宿和依靠是婚姻和男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女性表现出的强大和韧性往往超过男人。魏微的小说《姊妹》,就是通过叙述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争夺过程,女人逐渐发现自己,解构了男权神话,男人在这场情感战争中成了一个背景,两个女人为爱的较量逐渐演变成为生的较量。当男人离去后,两个互为对手的女人成了惺惺相惜的真正姊妹。在这里,男性成了一个障碍,爱情也是昙花一现的幻影,而女性间的相恤相怜之情,远远超过了亲情和爱情的层面,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类情感、命运、情谊的迷惑和探解。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的交往只分三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交往,女人与女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一种便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交往。(以“交往”为话头,一笔宕开,揭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引起人们的思考。而对人们“交往”的归类,言简意赅,准确有趣。) 在我看来,男人与女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护肤男人     
男人, 受着雄性激素的支配,永远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他们从来不需要像女人那样涂脂抹粉来保养皮肤, 也正是这样才体现了他们那狂野的一面。然而, 现代的社会中, 为了皮肤而消费的, 真的只限于女人吗?  相似文献   

20.
深雪 《学习之友》2014,(9):18-19
有一个男人,他以往每段情都是被女人欺骗和欺负的,有人就归咎皆因男人爱艳女。但其实,艳女也有正直和善良的,男人却总是选了坏的那个。 他的哲学是,横竖都要被女人骗,不如,就给美艳的那些去骗啦! 为什么女人都那么容易欺骗他?皆因,他引诱女人去骗他。初相识之时,他故意让女人知道他有点钱;然后,就以物质去利诱女人与他交朋友;再之后,他以钱银上的大方去维持这段关系。最后,女人就花掉他一大笔,却没有爱上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