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清晰化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纵向逻辑线索,为语言符号进入横向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在经典符号学谱系中,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区别于皮尔士、索绪尔的独特价值。就语言符号的规律而言,纵向和横向是语言符号从意义构成到社会交流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阶段。纵向是逻辑构成,横向是交流实践,语言符号自身勾连在纵横两条轴线上。经典符号学关于这一问题的困惑,在《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中获得了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象似性论题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以及符号学界争论的问题.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符号象似性的视角下,以英语为例,从字母、语音、词法、句法和修辞等角度,多维度地探究了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这为理解和掌握语言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和理解符号的科学。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等值是符号和解释项之间的关系。借用大量广告翻译实例来研究文本符号与其解释项之间对等的问题,可为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符号不仅出现在大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而且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量使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跨文化符号生成于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跨文化符号的广泛运用。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跨文化符号生成其实是修辞建构生成,对其所做的修辞生成研究可以在学理上部分解决符号的生成机制问题,同时跨文化符号本身的修辞现象及功能、跨文化符号的意识形态意义也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论解释。为此,以现代哲学阐释学为逻辑起点,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运用符号学基本原理,探讨跨文化符号的生成、修辞建构、修辞功能等,试图通过呈现跨文化符号研究的多重视域,探讨跨文化符号成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修辞、社会语言意识形态批评诸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与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符号学的诞生为词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提供了观察词义的新角度.符号学一位很重要的学者Ch. Morris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符号意义学、符号关系学、符号实用学,这样,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我们就用符号为理论来解释一个词的词义,把一个词放到不同的关系中去观察,在这些关系中词就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释学属文艺学新学科之一,它经常探讨的课题是:作品原文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意向与这种意思有什么样的联系,这远远超出了文字诠释的范围.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角度看阐释学,他说,我们对任何东西的理解,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以头脑里预先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为基础,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参与.我们头脑里意识的"先结构",使理解和解释总带着解释者自己的历史时代的色彩,所以,阐释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翻译视角对修辞理据的都有不同的影响,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缺陷。通过对解释体从符号学的角度做深入分析,并同时结合语言符号的特点与性质来探究修辞理据的问题,可以得出解释体的特点决定语言符号的特点,即解释体就是修辞的根源的结论。解释体根据自身的性质决定着语言符号系统的性质和分类,并利用这种机制来确立其修辞的理据。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研究》2000,(10):27-33
当代德国哲学家卡尔-奥托@阿佩尔力图在20世纪语言哲学的背景下改造康德的先验哲学,建构沟通解释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种先验哲学--先验符号学.先验符号学的内核在于语言的先验性,语言交流共同体为这种先验性提供了保障.因此,阿佩尔的先验哲学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化,为沟通解释和说明路径提供了辩证的中介.  相似文献   

9.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把哲学阐释学这个概念引入翻译领域打破了翻译实践中长期以来的忠实这个神话,且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借助斯坦纳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对宋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事实”和“真理”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概念。认识事实是获得真理的基础,但认识了事实并不一定就获得了真理。本文旨在对事实和真理概念的区别进行分析。首先需要说明,在符号学的视界里,“事实”和“真理”一旦变成了某种符号,它们就是人们发明出来的用于指称某一类对象的概念、范畴,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意识形式,因而它们就都不是对象本身。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规定,无论是“事实”概念还是“真理”概念都是主观的,第二性的。我们不能把事实和指称事实的符号、真理和指称真理的符号混为一谈。超出符号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一方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批判近代科学理性的同时恢复实践理性的本来面目,因而他的诠释学实际上是一种实践哲学的诠释学,或者诠释学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作为实践哲学,在《真理与方法》中表现为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的强调;而在其后期思想中,伽氏试图以诠释学的实践哲学来维护或确立人文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合法地位,把实践哲学看作具有基础意义的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离不开语言的对话,对话也是实践哲学的基本条件,因而对话精神是伽达默尔实现诠释学实践哲学理想的有力工具。伽达默尔认为人类未来社会的最终理想就是交谈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Peter Trifonas 《Interchange》1993,24(4):381-395
In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er and text, theorists have alternated focus upon either the reader or the text, to clarify and validate perspectives on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of hermeneutics—or interpretation—as the logical culmination of the reading act. Beyond facilitating comprehension,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wherein the heart of hermeneutics l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surveys a diverse field of cross-discipinary research incorporating both philosophical and empirical methodology in literary theory, semiotics, reading theory, philosophy,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in order to more clearly define an approach to investigation of hermeneutics in relation to the reading act and literature (or written text).  相似文献   

13.
语言问题是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无疑是这两派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语言与存在、语言与世界以及语言与理解等诸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他们在语言观方面的有关论述进行比较,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而多一些创造  相似文献   

15.
当代德国哲学家卡尔—奥托·阿佩尔力图在 2 0世纪语言哲学的背景下改造康德的先验哲学,建构沟通解释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种先验哲学———先验符号学。先验符号学的内核在于语言的先验性,语言交流共同体为这种先验性提供了保障。因此,阿佩尔的先验哲学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化,为沟通解释和说明路径提供了辩证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生活世界转向的重要一维,其对话解释学的根本就是要超越近代认识论框架中的主体意识哲学,将理解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转换到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解释学具有本体论意义,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17.
加达默尔的诠释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理解问题,使哲学诠释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理解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理解具有历史性;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而视域融合又是对效果历史的展示和具体说明。因此,理解效果历史原则是把握加达默尔理解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希腊思想是希腊文化和希腊哲学的源头。从现象学的诠释学出发,海德格尔通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诠释,认为希腊思想的源始性意义是存在的无蔽,这种源始性意义在其后的形而上学哲学中已被遗忘和背离。在早期希腊思想文本的希腊式的诠释实践中,海德格尔使诠释学从作为方法和方法论的诠释学转到作为存在之思的诠释意义生成的诠释学.从而开启了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新的发展阶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读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本体论与诠释学的关系,可见语言在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的中心作用。继而通过与海德格尔的语言与诠释学的关系思想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伽达默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一反传统解释学对文本"唯一正确"的原意的追求,突出强调了解释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伽达默尔阐释学观点观照历代《诗经》的解读,可以明显地看出,以政教范式解《诗》的诗经汉学,以理学范式解《诗》的诗经宋学和以考证范式解《诗》的诗经清学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体现着文本作者视域和理解者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