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韩元吉是南宋政坛与文坛大家,与辛弃疾同为爱国人士.淳熙九年至淳熙十四年,辛弃疾因谗言被罢官免职,隐居于江西上饶,所居之处与韩元吉相邻,两人成为忘年交.在此期间,他们相知相惜,频繁唱和,往来词作有十余首之多.正是由于韩元吉赠词中对辛弃疾处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勉励期待,使辛弃疾在和词中将一腔不平之气及报国之情倾泄而出;两人志同道合的友情也成为词坛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
黄梦珊 《文教资料》2013,(35):37-39
袁去华,江西奉新人,为南宋时期词人.与韩元吉、洪迈、张孝祥等人同时,著有《适斋类稿》八卷和《宣卿词》一卷,《全宋词》收其作品九十八首.他先后做过善化、石首县令,后卒于任上.其作品在当时亦较为出彩,有多种钞本.在内容上,作品主要有爱国词、怀人词和抒发感情之作,亦有作品流露出其隐居、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方面词受陶渊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韩元吉的词风,豪放与柔婉兼而有之,清雅空灵,近于苏词,然又以其深沉凝重的特色有别于苏词的飘逸清旷。本文试从爱国主义词作、送别词以及表现兄弟离情的中秋词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语中,"神仙"出现了新的用法,出现了"神仙X"的类推形式,X可以是名词或动词。这种用法弱化了"神仙"的指称人物义,凸显了"神仙"的描述义。"神仙"扩展出丰富的描述义有自身语义基础和比况结构、偏正结构以及"很+N"类结构的句法基础,同时也受人们心理和社会文化影响。虽然名词描述义被看做是不固定的,但由于"神仙X"的用法高频,可以抽象出其丰富描述义的上位义项"好的""与众不同的"。"神仙X"的流行丰富了描述性质和程度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5.
儒家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国”这个层次却不易入,于是历代许多爱国志士就会产生报国无门的悲愤。辛弃疾的《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吉也志在恢复,所以辛弃疾与之英雄相惜,痛感虽为“经纶手”却均遭闲置;同时把韩元吉比作历代名相,期望与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业。在这首词中,有急切报国的热情,也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构成了悲壮苍凉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徐艳珠 《阅读与鉴赏》2007,(1):62-64,70
习惯上说的辛派词人是指活跃在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词风倾向豪放!"一派的爱国词人。其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韩元吉、陈亮、刘过等。历来人们提及辛派词,多以“豪放”一语概括之,事实上,辛派词人的词作不尽是“豪放”,还不乏幽愤悲凉及深婉纤丽之作。辛派词人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较此前安定,但靖康之耻及山河破碎的现状仍激发无数胸怀天下的文人“要补天西北”,“不斩楼兰心不平”。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便催生了大量慷慨豪迈、激昂飞扬的词作。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韩元吉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甫见寄)…  相似文献   

7.
韩元吉的《焦尾集序》集中反映了韩氏缘情而尚雅正兼和心的词学思想。其词在措辞和题材内容上有雅正的特点。由于时代变故及自身遭遇,其词脱离了儿女情长的传统题材,缘情而发,反映了时代赋予他的种种无奈。试图疏解而不能,进而竭力避免思考,常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及"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心理,这是他为和心而作的表现。因此,他的词虽抒情却情不深,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从而整体显现出雅正而又浅俗的看似矛盾而实则统一的风格特点。但个别词作雅正而又有旷达之气,是较好的词作。  相似文献   

8.
北大本《全宋诗》第 37册第 2 3,537页有洪适《送陆务观福建提仓》一首。此属误收 ,作者应为韩元吉。兹辨证如下 :其一 ,此诗原不载于洪适诗文集《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刊本 ) ,仅据清汪景龙《宋诗略》所载辑入《全宋诗》。而此诗原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 5,且亦同时收于《全宋诗》韩元吉名下 ,见该书第 38册第 2 3,6 6 7页。其二 ,此诗为韩元吉所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是诗中“京口追随一梦中”句和诗的自注 :“仆为建安宰 ,作凌风亭。”前者指陆游与韩元吉在京口 (江苏镇江 )唱和凡六十日事 ,陆游有《京口唱和序》(《渭南文集》卷 1 …  相似文献   

9.
韩元吉作为南宋诗坛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风格多样。本文试就韩元吉诗歌的豪迈个性、理趣倾向、清雅之风以及沉实之笔四个方面作简单分析,以期窥得韩元吉诗风乃至整个宋诗风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干宝编撰志怪小说《搜神记》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巫"。其中对道教中的神仙亦有不少记载,小说描述了神仙的长生不老,变幻神通;早期道教道士与神仙的关系;以及神仙世界的等级观念。从而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仙世界,蕴含着鲜明的神仙观。  相似文献   

11.
精雕细琢与追求新奇是美学现代性的突出特征。姜夔词的"精思""脱俗"两点正是人工化精细雕琢和追求新奇的表现,也是美学现代性的表现。《满江红》的现代性体现在姜夔用上述的写作手法,巧用特定的结构和叙述立场讲述神仙故事上。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革新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他虽不以词称,但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表现出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感情,摒弃了五代以来的绮蘼词风,开拓出新的题材和意境,成为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渔家傲》一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谱》卷十四)。此词为范仲淹戍边西北时所作的乐歌之一。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爱抚士兵,体  相似文献   

13.
寓言四则     
1、一个农夫与三位神仙一日,一个农夫碰到了三位神仙。农夫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有一位神仙指着另外两位神仙回答道:"我们都不是一般的人,我们  相似文献   

14.
蓬莱仙话的源头,是我国东部海滨地区以"蓬莱山"为中心的"大人"传说,它的产生与海市蜃楼现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论语》、《孟子》等相关文献记载,结合当时齐地神仙说颇为盛行的背景,通过考证分析,可知早在春秋晚期蓬莱仙话就已经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研究建安诗歌时,往往着眼于它的"聘词、华靡",它的"词彩华茂"本文却从"闾里歌谣之质"入手,结合有关诗歌作品,对建安诗歌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建安诗歌这种"闾里歌谣之质",是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这一时期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以及汉灵帝鸿都门学与曹氏家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7.
(宋 )尹火享、陈亮、朱嘉、吕祖谦、周必大等与南宋中兴词人群体重要成员韩元吉的交游 ,在他们的年谱中均无记载 ,本文拟就此对 (宋 )黄士毅编《和靖先生年谱》、童振福编、颜虚心编、姜书阁编《陈亮年谱》、(宋 )吕祖俭、吕乔年编《东莱吕太史年谱》、(清 )王懋 编《朱子年谱》、(宋 )周纶编《周益国文忠公年谱》稍作补充。一、《和靖先生年谱》补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 ( 1 1 3 8) ,韩元吉投于门下。韩元吉之子韩氵虎《涧泉日记》卷中 :“尹火享字彦明 ,号和靖先生 ,伊川程氏之高弟也 ,在道山时 ,先公尝拜之。”然未详何时。韩元吉《南润甲…  相似文献   

18.
史达祖曾作过权相韩侂胄的堂吏,后人评价时便认为他人品低下,进而贬低他的词品.清代关于史达祖的人品与词品的争辩,是当时社会思潮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史达祖其人其词对后世的影响之深.实际上,史达祖也是一个胸怀家国,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他的词作"清新闲婉"、"瑰奇警迈",颇受世人关注与好评.  相似文献   

19.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刘影 《文教资料》2008,(10):6-7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沉郁说"论词,他在当时词论已倡导"寄托、比兴、性情、风骚"等理论的基础上将所主张的"厚"与"哀怨"融于其中,并用沉郁将之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词学理论体系--"沉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