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晶 《东南传播》2013,(7):88-89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影是"微文化"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艺术形式,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开创了全新的营销模式。本文就微电影营销中出现的新特点、营销模式和传播内容等进行分析。在肯定微电影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文强 《视听》2016,(7):66-67
微电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跟随着网络微时代到来而出现的一种电影形式。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不需要遵循传统电影的拍摄规矩,入门限制比较低,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技法,能够深化人物情感,有力塑造人物形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本文阐释了微电影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对于微电影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电影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定义由网络电影向微电影转变、创作由业余向专业转变、题材由反类型化向类型化发展、创作目的由无功利性向广告营销转变等趋势,这些趋势有可能会对网络电影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保持创新、提高参与性与电影质量才能促进网络电影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东 《传媒》2015,(7):59-61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微电影广告逐渐发展为广告营销的新模式.借助电影的拍摄手法,将品牌理念融入影片中,于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是微电影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意创新、内容组构与拓宽渠道三方面阐述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深入挖掘微电影这一新型广告营销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碎片化、大众文化多元化、电影与广告的完美融合等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微电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潜在的经营困境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着从盈利模式这个视角来探寻微电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洁 《新闻传播》2013,(12):100-101
在新媒体发展如沐春风的平台下,"微电影"一词,也迅速蹿红,成为继微博、微小说、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的又一新型产物。2010年《一触即发》成为中国微电影的处女秀,而作为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物,微电影很好地迎合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作品"成功转型成为"产品",成为一种新的炙手可热的营销模式。在当今的激烈竞争中,微电影以及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营销模式中,微电影同样也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它,并且认真思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式,思考如何才能使其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8.
手机电影是主要以手机为拍摄工具和制作工具而完成制作的电影,能够体现"人人为导演"的一种拍摄模式.手机电影迅速发展、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手机电影在创作上和艺术上展现出的特征和不足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新芳 《今传媒》2012,(9):99-100
微电影作为一种"电影植入广告"的新型视频形式,传播主体更加专业,互动性强,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电影。像一切新事物产生之初一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同样面临着"‘位’的困惑","‘为’的多元与混乱"等困境,制约着微电影的成长壮大。从微电影经营——使之成为一个产业和微电影管理——使之健康发展两个角度,初探微电影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经营与管理策略,对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新芳 《报刊之友》2012,(9):99-100
微电影作为一种“电影植入广告”的新型视频形式,传播主体更加专业,互动性强,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电影。像一切新事物产生之初一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同样面临着“‘位’的困惑”,“‘为’的多元与混乱”等困境,制约着微电影的成长壮大。从微电影经营——使之成为一个产业和微电影管理——使之健康发展两个角度,初探微电影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经营与管理策略,对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民间草根阶层创造的供娱乐、消遣的微电影;二是广告商为宣传产品投入制作的广告。微电影广告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曾风靡网络的由“六神”拍摄的“花露水的前世今生”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电影创作时,纪录片与故事片是两种电影的基本形式。但是也有一部分电影工作者将两种体裁的电影模式进行融合,从而诞生出现代电影中重视故事性的纪录片以及表现记录性的故事片的新型电影。  相似文献   

13.
元电影(Meta-cinema)早在1975年便在《元电影的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其发展形态也贯穿了电影史的各个阶段。元电影自身“戏中戏、媒介间性与自我指涉”的三个特性使得其在文本对接中开拓了电影的多样化表达,但是其过于针对电影本体的特性也使其存在着受众危机。在电影创作中,对观众的心理结构、审美构成以及观影反馈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对元电影来讲,将研究视线投向电影观众并强调受众在观影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这对于它后续的创作及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雯霞 《东南传播》2012,(10):124-126
微电影独具的营销功能,让"微电影广告"成为营销市场上的新宠。广告说服和信息加工理论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ELM)"告诉我们,广告信息加工存在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两种方式。那些嵌入电影情节、加入电影叙事的产品信息以及旨在增强受众信息加工动机的各类微电影传播方式,都可以看作是中枢路径的信息加工;而微电影广告完整的故事性、明星效应以及艺术风格等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这是边缘路径的重要体现方式。在受众实际信息加工过程中,这两种路径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普及,短视频媒介的美学特质与叙事潜力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深入探索.基于手机竖屏画框的影像创作逐渐兴起,竖屏银幕微电影《替身》等竖屏微电影的成功使传统电影宽银幕影像受到挑战.竖屏影像在现实感、空间感、时间感方面具有"新"的美学特征,使影像美学出现"竖屏转向".同时,经由这一转向带来了新的影像文化生态,即在真实空间的回归中,通过口语叙述,产生了主体间的共鸣.本文在银幕画框发展历史中理解竖屏银幕,阐述影像美学的竖屏转向,并探讨竖屏转向对传统影视的补偿与补救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电影作品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在电影创作中,一部原创性的作品出现后,在后续的跟进式的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作品的艺术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多重人生呈现,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生命力的创作模式,从而探索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播范例.  相似文献   

17.
高峰 《东南传播》2016,(6):115-116
作为微时代环境下企业进行品牌立体展示的新型手段,微电影受到的青睐程度日益增强,微电影的发展模式也日渐增多,其中一种就是借助高概念电影的特征,形成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发展模式。本文从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特征分析出发,基于优劣势特征的扬弃分析了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其针对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19.
李昭语 《传媒》2016,(23):72-74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微电影制作和发展过程中,资金一直是制约微电影发展的一个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微电影众筹应运而生.众筹为我国微电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众筹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直接制约着我国微电影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化解微电影众筹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成为微时代我国微电影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影的大量涌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下国内电影生产及消费的格局与样貌.以“快餐影像”面目出现的微电影既展露了对电影与广告二者界限的弥合,又在网络媒介参与下继续发掘明星效应,寻求吸引大众关注的最优途径.在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介入下,各种微电影大赛和电影“定制”层出不穷,为该电影类型的生产及消费提供了广阔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大众深度参与的微电影,既作为大众生产的影像文本而存在,又体现出了制作与欣赏方面的鲜明个人化趋势,这种复合特质尤为符合新媒体社会人群大众流动游走、节奏持续加快的一般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