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2.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3.
我们做父母的都认为孩子是私有的,是父母创造的爱的结晶,是父母感情的一部分,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我们还可以找出上千个理由,说明孩子是私人王国里的私产。因此,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顺从自己,尽管有的嘴上也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建设民主  相似文献   

4.
失职的父母     
<正>在怎样的时代浪潮下,父母都有共同的失职之处,那就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将自己的所历经的烦恼和遗憾一一转嫁给下一代。时常在想,每一个生命一开始都是不幸运的,因为他不可以选择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而此后,一些人的际遇令人歆羡,更多人的生活是辛酸惨淡的,这些都由不得生命个体去选择。我始终认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将孩子生下来,养大的过程,其内容应当丰富得多。首先,在怀育孩子之前,应当确保自己充分具备做父母的心理准备,斟酌自己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2020,(2):6-6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某种意义上讲,是养育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督促父母把以前忽略的课程都补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试想,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感兴趣,又怎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如果不是养育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的生命正在走向开阔,这难道不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吗?所有这些改变,都表明我们在成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佚名 《家长》2008,(Z1):30-32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要学习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品德,父母便是其最好的老师。在教孩子好品德的同时,父母也要明白,孩子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孩子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留学生》2011,(10):57-57
中国古话云:“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而在瑞典,教子观念恰与中国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瑞典人眼中,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父母从孩子降生那天起,就要对这个生命尊重。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生命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10.
父母都会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不仅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追寻自己那辉煌的人生梦想。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从牙牙学语到蹒跚习步,从惟妙惟肖的模仿到独树一帜的新奇怪招,孩子的每一个欢笑都记录着成功的喜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合理而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在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12.
珍爱生命     
宗尧 《家教指南》2004,(5):21-21
本期报道的芦卫、周晓旭——两个鲜活生命的悲剧结局,再次暴露了国人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存在太多的缺失、太多的遗憾!它也需要我们呼吁——要珍爱生命!!客观地说,两个孩子的家长都渴望孩子成人和成材,但他们却都忽略了孩子是个人——是个有个性、有人格、有思维、有生命的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实现父母愿望的替身,更不是听命于父母的机器人。父母的任何愿望都应该以维护孩子的生命为前提,当他们的生命不在时,无论我们在他身上寄托多少美好的愿望,他们也将如暴风雨中吹落的花朵,只能落地成泥,不能再结果实。现实生活,给我…  相似文献   

13.
家教荟萃     
辅导孩子学习要坚持三不希望孩子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忽略了孩子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15.
孩子眼中的父母除了极个别的事例外,“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这句话,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是这浓浓的亲情,使我们的世界美丽非凡,使我们的生活幸福无比。在小孩子眼中,父母是酷暑清凉的风,是寒冬温暖的火,是自己避风的港湾……随便翻翻小学生们的作文本,就可以看到许多赞美父母的文章。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看法在悄悄地改变,对父母所给的爱也不再无条件地欣然接受。父母的爱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当它缺乏时,它会比黄金甚至生命还要珍贵,所以,电影《宝莲灯》里的主人公宁可舍弃生命,也要…  相似文献   

16.
宕岩 《家长》2009,(4):31-32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无所不谈,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生活和思想,走进孩子的心灵,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的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供大家借鉴。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批评孩子。批评甚至呵斥不是好办法。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走到幕后,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18.
田春艳 《父母必读》2023,(S1):48-51
<正>父母要做的,不仅是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还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这种对成长的认知,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生命孕育直到生命结束。父母应为孩子在人生开端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的发展也具有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