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摆手”的文化意蕴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7-119
“摆手”由摆手歌和摆手舞组成 ,它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 ,而且是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的原始文化因子进行分析 :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 ;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 ;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 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发利用熠熠闪光的湘西本土艺术教育资源是其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和现实要求。在浩如烟海的湘西土家族山地文化资源中撷取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并将之提炼为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内容,对其甄别筛选是关键。湘西土家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应以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指导思想,以土家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主题单元活动和主题网络要素发散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梅山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据古籍记载,史称“梅山蛮”的古代民族就居住在湘中的雪峰山脉一带,今邵阳、娄底、益阳、零陵一些地方即为“梅山蛮”活动地  相似文献   

4.
名不见经传,像不上神龛的梅山神,大抵就是梅山文化区域里的最高神灵了。《中国百神全书》、《中国寺庙200神》、《中国鬼神精怪》等宏篇巨著中,都没有给“梅山神”以一席之地。然而在梅山文化区域里,“梅山神”,都是极为普遍,活跃的神灵。它的形成与变化,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审美文化渊源。鄂西南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村寨舍米湖的古建筑摆手堂.既展示了独特的宗教崇拜,也呈现出民族审美文化演绎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包括多神崇拜、“摆手舞”祭、“天人合一”等文化解读。本文旨在探寻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多元文化的审美流变与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8.
依据区域民族构成和区域主体民族的空间差异将湘西文化划为四个分区,即土家族文化区、土家族苗族文化区、苗族文化区、苗族土家族文化区。从文化分区的视角出发,对湘西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九子鞭是湘西土家族人在祭祀神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舞蹈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九子鞭的习俗,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艺术,其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艺术特征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宗教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厦风俗等。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摆手舞”和“摆手操”便是集中在渝东南边陲,与湘西、鄂西地区相邻的少数民族一土家族的传统民族舞蹈。通过对“摆手舞”到“摆手操”演进过程的调查研究,发掘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西,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外人的眼里笼罩着神秘的面纱。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30多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领悟、认识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我利用节假日布置学生课外作业,开展“民族文化调查”,撰写小调查报告,尝试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融入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全人类学观和乡土文学创作方法主要来自他对湘西文化的理解。湘西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着典型的文化积沉范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等诸多民族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群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标志着中国乡土文学研究新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本期发表一组有关梅山文化的文章。梅山为山名,在湖南新化县与安化县之间,有上梅山,下梅山之称。梅山神在古书中屡见。《西游记》中说其神是二郎神的兄弟,称为“梅山七圣”,曾协助二郎神捉拿孙悟空。有关梅山神的神话传说在邵阳地区流传颇广。实则为古代猎户的神化,值得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4.
婚俗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不同的民族婚俗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婚俗的调查、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民俗。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体现土家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土家族摆手舞蕴含独特的民族精神风貌与民族文化内涵,也体现出传统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美。本文从土家族摆手舞的溯源入手,从摆手舞的生活形态与剧场形态两个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的说法,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认识“三山国王”和客家在客居情境中的文化认同,都有很大的意义。“三山国王”的文化构成相当复杂,它是自然崇拜中的山神、社会崇拜中的土王神和佛教神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同时,从中国内陆山地民族———土家族的“三王神”看,它与土家族的信仰还有某种文化上联系。“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大致是:它原是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大约在商周时期,随着清江巨蛇氏族———诞人南迁,三王神渗入其中,使之转化为社会神;唐宋时期,山寨神和佛教渗入,又使它“国王化”。后来,客家进入三山地区,又使之客家化。“三山国王”进入台湾,只是它客家化的一个表现。在“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演变史,而且,可以看到客家在迁徙后的客居生存情境中对客地文化的认同和占有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邹珺  田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10-13,22
毛古斯仪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缩略图。它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多层面地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蕴含着土家族人民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在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的调查,发现毛古斯仪式不仅追溯与传承历史的功能,还具有传递伦理、支撑生存、凝聚民族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2000多年以前,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土家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舍巴巴",汉译"玩摆手"。每逢庆贺新年、  相似文献   

19.
梯玛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民族聚居区的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的目的是酬神还愿、祈福消灾。在梯玛法事中,除了特定的手诀和动作之外,还有在做法事时用到的法器。在以往的各种资料中,更多的是研究"梯玛神歌",对法器这一块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每一个梯玛法器做基本介绍,希望能对土家族梯玛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梯玛。  相似文献   

20.
“摆手舞”与土家族生命本体力量的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而且是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充分展示出出土家族的本体力量,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郾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