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近读《陕西日报》一版“星光曲”栏里的《李老汉修井》一文,感觉隽永、朴实,是篇好文章。兵法上讲“先声夺人”,文法上也讲“起首引人”。《李老汉修井》一文以农村俗语“众人的老子没人哭?”开头,一个问号,一反其意,简捷明快,自问他问,逗引的读者欲罢不能。文中说的是“真不知吞掉了230口李北人多少担惊受怕的心”的水井事。“组长挨门挨户收钱”,群众大概经怯了这种乱摊乱派的事了,心有余悸,“不愿交”,事搁浅了吗?  相似文献   

2.
那天看完《中国摄影报》所载《李老汉和女弃婴》的一组照片,惊讶不已:李老汉不正是我碰到过的么!不觉遗憾起这条从我指缝中滑掉的“活鱼”来。那是去年暑假探亲,在街上发现十数人围着一老汉评头品足,他身旁的两个竹篮里各放着不足岁的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您好!在报纸上常见到“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报社的人写的吗?一篇“社论”是怎样产生的?望贵刊能作一介绍。谢谢您了! 湖北宜昌读者 李 红  相似文献   

4.
打招呼     
新闻科的李科长,几乎是踩着早上8点的钟声,走进了刘局长的办公室。年纪40有余,精明强悍的刘局长满脸堆笑地说:“欢迎科长来指导工作,请坐,请坐。”说着,把椅子朝李科长身边推去。李科长笑着,从提兜里掏出一张报纸,递上去说:“刘局长,我写您的通讯发出来了。”刘局长双手捧着报纸,一目三行地看着,一叠连声地说:“谢谢,谢谢,真是大手笔,出手不凡,出手不凡……”李科长坐下来,小声说:“刘局长,我有一事想求您。”“说!咱这是老关系了,凡能办的事儿,就是让捎来三指宽的纸条都行,还用劳您的大驾。”李科长笑笑,点点头,说:“听说您这儿要招收10名天车工,我在乡下的侄儿高中毕业,想拜托您门下。”刘局长脸一沉,一拍李科长的肩膀头,“我说老李呀,这事儿咋不早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5.
休假探亲,回到阔别7年的河南老家。时值新春佳节,真够热闹的。没想到,听说我在外面耍笔杆子搞新闻,邻村一位娃王的老汉竟摇头叹息起来,再三嘱咐:“咱娃可别吹牛皮!”这也难怪,79岁了,半个多世纪的古古经,王老汉什么没念过?特别是那些年的“大跃进”搞浮夸风,他尝尽了苦头。据说有一次,上面头头来检查,村干部们傻了眼:没粮食咋办?各家  相似文献   

6.
编辑絮语     
1971年的一个秋日,在从伦敦开往普利茅斯的一列头等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一位商人和一位绅士。绅士问商人:“您是日本人吗?”商人说:“我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绅士眼睛一亮:“那么您是做什么的?”“搞搞航运。”“哦,您有多少船?”“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广播里和报纸上刊载,在叙述主人公感激、喜悦的心情时,就是“他(她)逢人就说……”果真是“逢人就说”吗?依我看来是完全不会的。在此,我试析两倒:去年十一月份有家电台播出这样一篇通讯,说某老汉家不慎起火,烧毁全部家当,这老汉也被烧伤。在老汉伤愈出院回到家中,看到被大火焚毁的家园又在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重新建好时,写道:他“看到家里的情案,流下了热泪。他和老伴逢人就说:‘我们一辈子忘不了党的恩情,一辈子忘不了人民的恩情。”’这双老夫老妻真会“逢人就说”吗?不会的。或许,在他刚出院回到家时,他激动地对老伴说;或许,当领导和群众未看望他们的时候,他们激动地说;或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时,发生了这样的争论: 甲:既然我们承认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我们也就应当承认:黑格尔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乙:照您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东西啰? 甲:照您说,辩证法难道还分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推而广之,难道还有赵钱孙李各不相同的辩证法,这样一来,辩证法岂不成了因人而异的纯粹主观的东西了?! 乙:您误解了我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一个生机盎然、更加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招手。“每期一辩”将在新的一年向您展示新的辩题:文物档案资源能否共享?档案收集究竟难在哪里?您如果有好的辩题,阿昆可以变更计划,让您先辩为快。郑辉:档案馆发展档案文  相似文献   

10.
蔡颖:李老师,我想问一下您的童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那个时候谁对您影响最大?李良荣: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在浙江宁波镇海。在农村生活,我经常和一群小孩子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摸鱼。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可能就是我小学四年级以后的班主任,他的名字叫张资平。我的家和张老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驰,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相似文献   

12.
听说《青年记者》为纪念创刊60周年,也在酝酿改版。这使我想起当前新闻界的一些现象,让人担忧。为什么担忧?我们先读一封清华大学一学生不久前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李老师,您好:我在新华社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专稿要闻组编发了80多条要闻,写了30多篇专稿,总算对新闻写作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要求学生写新闻时不加渲染,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崩溃前夕,王芸生终日坐卧不宁。李纯青多次到王家做工作。有一次,王喟然长叹:“没有出路了!”李纯青劝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想想办法嘛。”又一次,王对李说:“国民党完了!”李说:“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王惊奇地瞅了李一眼。再有一次,王自悲自叹地说:“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李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方城县券桥乡有个“新闻迷”叫冯金声。你别看老汉年纪一大把,可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比年青小伙儿跳得还欢快哩。老汉自己积极写稿不算,还影响周围十里八村的年轻人,带出了一群舞文弄墨的徒弟。他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被收入《今日中国农村群星谱》一书。老汉说:“俺是庄稼人,信奉这样一条理:学写稿如种庄稼。只有洒足了汗,才会有好收成。”这不,想起这些,老汉心里的欢喜就忍不住飞到了脸上。  相似文献   

15.
记者:李台长,您好!党的十六大举世瞩目,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外语优势和外联优势,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十六大报道这一贯穿全年、重中之重的对外宣传任务。李台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台在十六大宣传活动中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李丹:国际台按照中央的要求,集中优势兵力,打好十六大对外报道的外宣大仗,开创了国  相似文献   

16.
先读一段有趣的文字: 一个秋天的傍晚,爱因斯坦教授来到柏林哈顿街,给工人讲解科学知识。有人问他:“爱因斯坦教授,听说您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学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一起,您会觉得时间跑得太慢;可是,如果让您光屁股坐在火炉上,只一秒钟,您就会埋怨时间太长。这个道理懂吗?”“当然懂。”“瞧,这就是相对论。”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禁为大科学家的幽默哑然失笑,也被作者行文的机智和笔下所流露的轻松  相似文献   

17.
李:陈老,这回您成了我"采风"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因为在当年"五七战士"的群体中,最富有独特的传奇色彩,您是一位残疾人!  相似文献   

18.
“水哥”:有阵子没见您露面了,咋的啦?这“焦点时刻”少了您,可就少了一台柱子。有少女说您不够“威”不够“酷”,我告诉她,咱“水哥”有时间尽弄学问去了,要不哪来那么麻利的“英格力士”和满肚子的知识?那份从容,那方智慧,啥样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李院长,您好!我们知道,2010 年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名为"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在您担任院长后的一次重要改革,那么学院更名后与之前在发展的目标及教育模式上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李:范老,用您自己的话说,您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十多年了。我上门采访,是想了解您下放成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