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丙奇 《大学生》2014,(19):23-23
正在大学里,存在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堆高GPA(平均学绩点),抢着上一些容易通过且给分高的课,选了课并不认真学,被称为"上水课"现象。"上水课"现象,舆论很纠结:"上水课"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选了一门课,老师要求严格,学生认真学习而成绩不高,将直接影响学绩点,进而影响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留学等,面对学生的现实利益,一些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也开始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很大,有一些学校厌学学生的比例高达32%左右,而厌学的学生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呢?我在深入听思品课中发现,有25%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照本宣科,有68%的课未使用教具上课。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践证明,哪个老师注意到调整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厌学率就低。  相似文献   

3.
高颐珊 《上海教育》2001,(12):46-46
近几年,各所大学的领导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规定他们必须修完一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踊跃选修人文素质教育课,常常出现因受人数限制而无课可选的火爆情况。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这种局面并不能说明学生们重视人文素质课,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为了获取学分去选修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不正常现象:人文素质课的缺席现象较为严重;坐在课堂上,聚精会神看的却是英语或其它专业书籍;请一些著名专家来做讲座,他们也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考试前一再要求老师降低要求,若是写一篇论文,则从网上下载或到图书馆抄一篇交差。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下列三点:一是由学生重理轻文的观念造成的。许多学生自高中二  相似文献   

4.
考勤方法的改革江苏尤克飞由于上班常有人迟到,我们园开始考勤。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打破由园长点名的传统做法,让老师轮流值班考勤,但不久弊端便显露出来。和值班老师关系近的,迟到十分钟不画迟到,而关系稍远的,迟到一分钟也不行。这样的考勤,使得教师间的关系渐渐紧张起来。园长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再次组织老师们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决定由老师们自己考勤,上班后即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8,(4):6-6
《新快报》2007年9月10日报道:包头市某中学学生集体给老师下跪谢恩。 《海南经济报》2007年9月24日报道:海南一中学校长面对千余师生下跪,“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广州日报》2008年1月9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节选修课时,学生大量缺席,教授闭门考勤,女生离场引发冲突。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相似文献   

7.
梁洁  陶欣 《教学与管理》2006,(11):119-120
纵观我国目前进行的英语听说教学,虽然在一些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听说课仍不受师生重视,在不少学校名为听说课,实际上还是听力课.老师大多成了放录音、核对答案的机械操作者,而学生则或恐惧或无所谓地对待这一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听力不过关,根本听不懂问题,只好用滔滔不绝的口语来掩饰内容的贫乏.为解决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该把听力课与口语切实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听说课,真正实现“听说并举,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里,德育处老师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权威,学生不接受学科教师的管理是很普遍的现象,不担任本班学科教学的老师去管学生,其境遇更是尴尬。所以,经常出现学科教师把问题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老师只管本班学生而不管其他班级学生的现象。"一次打架事件"现象的出现,给德育主任和德育校长敲响了警钟,他们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对"一次打架事件"现象根源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师都说:"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信息技术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事实上学生喜欢的是玩电脑而不是信息技术课。有人会说喜欢玩电脑与喜欢信息技术课不是一回事吗!然而,就是在如此受学生欢迎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却出现下面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陕西教育》2009,(12):23-23
或许是跟实行绩效工资有关,很多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严格了。最近常听教师朋友们抱怨“学校的考勤抓得越来越紧了,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了,早知道我就不要这绩效工资了。”话说到这份上,可见老师们对部分学校考勤的反感了。  相似文献   

11.
案例 甲校以严格管理著称,教师上班实行四考勤,采取头像扫描签到,考勤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迟到、早退或者请假的老师一律从严处理。教师们对此怨声载道,特别是一些家庭有老人与孩子的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学校的严格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与管理者的矛盾也因此而激化,没过多久便出现教师肆意破坏考勤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严格制定了教职员工考勤制度:学校每月每人拿出60元用于考勤;迟到、早退一次扣1元,病假一次扣2元,事假一次扣3元,无故离开学校一次扣5元,旷职一天扣10元;凡一学年中事假超过一星期、病假超过两星期,年终考勤不得评为“合格”,也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这项制度实施一学年来,教职员工的出勤并无起色,反而使教师产生了反感。新学年开始了,学校调来一位新校长,他把学校考勤制度作了如下修改:一月之中,凡能按时上下班,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一般不超过4次)的将被评为“出勤标兵”并获得60元考勤奖励。此项制度实施一学期来,…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国目前进行的英语听说教学,虽然在一些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听说课仍不受师生重视,在不少学校名为听说课,实际上还是听力课。老师大多成了放录音、核对答案的机械操作者,而学生则或恐惧或无所谓地对待这一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听力不过关,根本听不懂问题,只好用滔滔不绝的口语来掩饰内容的贫乏。为解决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该把听力课与口语切实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听说课,真正实现“听说并举,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一、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指导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语言输入说…  相似文献   

14.
一节普通的教研课刚开始,就发现在一群听课教师中有两个老师拿着秒表,一问才知,原来是来掐上课老师讲课时间的。说实话闱0开学时听到这个“10+6”(既一节课教师讲解控制在10分钟内,学生至少有6分钟的单独作业时间)的计划时,还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学校的大多数老师站在了反对的立场,什么教师自由权受到侵害;形式主义,极端主义;一群不研究教材的人编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更让我觉得实施起来是不可能的。没想到开学没几天就搞起了真格。课一完,两位计时员计算了一下平均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学,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根据表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产生不满的心理和情绪,从而讨厌上某一次课,或讨厌做某一门作业,这是轻度厌学;有些学生经常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烦,从而导致上课睡觉,不写作业,甚至旷课,有时还伴有一些诸如头痛之类的生理反应,这是中度厌学;有些学生则一提到学习就头痛、厌烦并伴有呕吐现象,对与学习有关的一切表现出极度的愤慨乃至仇恨,仇恨书本,仇恨学校,仇恨处处与他为“敌”的老师,仇恨“逼”他读书的父母,这是重度厌学。在这三种程度中,前两种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杜杰 《文教资料》2011,(10):222-224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任何学校都会有特定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学生遵守,以保证学校应有的秩序和完成学校社会化任务。然而,规章制度严格到什么程度需要慎重考虑,因为教学管理过度意味着对学生个体心智发展的压抑。针对中小学阶段一些课堂纪律管理的常见现象,笔者对三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探讨有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哪些权利,以及一些传统的学校纪律是否合理。1.控制与自主课堂上,学生已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有没有权利做其他事情,这个问题在我国学校里经常发生,但老师们往往不认为学生已真正听懂课,最普遍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始至终都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读过太多的类似报道:当一些人在回忆起他们青少年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的往事时,对他们曾经所上过的成千上万节课早已模糊,甚至淡忘;然而却对某一位老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细微的情节,或者一个特别的眼神,记忆犹新,经久不忘。何以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现象的话,我以为就是教育的肤浅与深刻所致。那成千上万节的课可能教给了他们很多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许多事实、概念、原理和程序。但在这些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却缺少了一种体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说这成千上万次的课堂,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的场…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加深,学生进人初中以后,逐渐地出现由“朵朵红花”到“天上地下”的分层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学校生活领域里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不能支配自己上好每一堂课。思想不集中,往往招来老师的批评,在众目睽睽下,自尊心受到多次的挫伤而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循着韵味十足的沪剧乐曲,记者推开了新泾中学沪剧特色班专用教室的门。这天,来自上海沪剧团、川沙沪剧团的几位专业沪剧教师正在为同学们指导《芦荡火种》的唱段。每天下午的沪剧课是新泾中学多年来的传统。而这些专业老师,也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堂课。在这里上了十多年沪剧课的王而芳老师兴奋地告诉记者,学校非常支持他们的教学工作,还为沪剧课开设了戏曲专用教室、道具室,满满一房放满了演出服和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