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这是一串我们必须关注的数字——北京市一所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318名学生中,父母下岗的学生有76人,占全体学生的23.8%。南京市一所中学的统计是:全校1218名学生,父母下岗的达295人,其中有一个班下岗职工子女所占比例高达55.56%。石家庄市一个区共有学生28400多名,其中仅母亲下岗的就占23.2%。天津市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家庭成  相似文献   

2.
下岗职工子女心态面面观父母下岗,子女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们在校表现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日走访了省会几所中小学,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感到大部分下岗职工子女能够正确对待父母下岗,有的还能为家庭分担忧愁,但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其表现为:对父母下岗漠不关心;因父母下岗灰心自卑;看破红尘读书无用;放纵自己,走向歧途……昂起头来,做生活的强者怎样教育好下岗职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已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石家庄市教委思政处处长曲连坤说,教育好下岗职工子女,让他们享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因下岗外出打工,长期不能回来,只好将子女交给祖辈照看,或是托付给姑叔舅姨等代管。殊不知,父母的爱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父母关切的目光、温暖的话语和不失时机的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正常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并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缺少这种爱,则容易造成儿童性格和心理的失衡,并导致行为上出问题,如经常逃学、乱花钱、特别任性、说谎、失去自信心、封闭自己、不与人交往等。打工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概括为“打工家庭综合症”。我班学生小刘便是…  相似文献   

4.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坚持“严”与“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严”,是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教育。父母对子女严格,应该是在子女有了缺点时不是姑息、迁就、护短,而是批评、教育、要求,并帮助他改正。这本身就是一种爱。所谓“爱”,是指爱护、尊重、宽容、谅解。“爱”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在家庭教育中,严格要求和爱护尊重是统一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信任。假如父母在向子女提出某种教育要求时能平等地同子女交谈,讨论,子女则会更加自尊、自重、自信,从而在感情上易于接受也有可能做到父母所提出的要求。赖宁的父母就是这  相似文献   

6.
当前 ,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 ,已成为愈益突出的一大社会焦点问题。仅据我们对某小学四个班的统计 ,264名学生中 ,下岗职工子女就有83人 ,占31.4 %。部分学生的家长成为下岗职工 ,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这就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着压力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 ,从而向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课题。一、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现状分析(一)影响学生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1.经济条件的变化。有的学生父亲下岗 ,有的母亲下岗 ,有的父母双双下岗。…  相似文献   

7.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8.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9.
离异单亲家庭父母主要采取弱爱、粗暴或放纵型教育方式,导致子女自卑、性情孤僻、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单亲家庭父母应用积极教育方式,促使子女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顾金玲 《教育科学》2002,18(5):23-24
下岗,是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本文从父母下岗对子女的积极、消极影响入手,阐明了重视该特殊群体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论述了正确引导、教育、帮助他们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企业改革的深化,社会上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的现象,随着便出现了一批下岗职工子女,他们年龄大都在6—18岁之间。父母双方有一人下岗或两人同时下岗,无疑会对平静的家庭生活投下沉重的阴影,也会直接冲击孩子的心灵,冲击家庭教育。现实生活中下岗职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如下现象:一是一些家长下岗之后,对自己的下岗不能平静的面对,精神上或郁郁寡欢,或怨天尤人,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12.
刘丽萍 《教师》2013,(3):10-10
为人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但如何关爱子女呢?这是当今社会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做父母的必须明白爱小孩子的方法。”他认为: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可是爱的方法很容易错,  相似文献   

13.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子女的成长需要。都说如今的孩子幸福,尤其是独生子女。吃,只要他开口;穿,只需他伸手。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爱得专,爱得深,爱得切;更因为这些从特定历史时期走来的家长,急于要把自己失去的在下一代  相似文献   

14.
孝心无价     
【阅读导引】父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子女,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回报他们。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正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讨回自己错过的机遇,提升家庭在世俗社会中的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6.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17.
父母爱子女,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文章从文人出发,所举名人例子信手拈来,而且教育意义深刻。父母之爱子,最好是为之计深远。《管子·权修》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父母的理想,文人也不例外。而文人对子女的期望又常常高于普通父母,因而对子女要求往往更严格,在子女教育上也付出更多。流传广泛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便是文人在家庭教育上呕心沥血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18.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19.
家教名言     
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因此社会要使它的每一个成员——不管他是多么幼小——都得到真诚的父母之爱,这样,你们对于子女所负的责任也可以经常具体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生活里,常常可以看到,子女做错了事,父母加以严厉的管教,但是子女并不因父母管教得严厉与父母离心,表现出俗话所说的“打不开、骂不开”。什么道理呢?因为子女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能理解父母严厉的本意。 如何做到“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想想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当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我们不妨设想,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