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学要重视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则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左传》)  相似文献   

2.
王业绩 《成才之路》2011,(21):16-16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喜、怒、哀、乐、爱、恶、惧即常说的“七情”,是人对可感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中学生也不列外。而这些情感的形式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离开了具体的情景,人的情感就无从产生。同时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创造良好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人在各种活动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时具有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喜、怒、哀、欲、爱、恶、惧七情的说法。我国的古代文学创作也讲究一个"情"字,"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情感教学,是利用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组织教学的一种手段。情感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情感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周娴 《考试周刊》2012,(19):29-30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现代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在诸多因素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情感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喜、怒、哀、欲、爱、恶、惧”等七情,基本上概括了情感的表现形式。其中,爱、喜、怒、恶这四种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做思想工作中最为常见。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它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活动,而且对周围人们的心理活动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善于控…  相似文献   

8.
叛徒、卖国贼林彪鼓吹的“人情大于王法”,要害是在“人情”二字。弄不清他说的“人情”是指什么,便无法理解他这句黑话的本意。“人情”也者,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指人的各种情感。早在两千年前,儒家门徒就宣扬过所谓“人情”,如《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所谓的“人情”,是没有阶级性的区分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古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始终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并且多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其表现往往是喜、怒、哀、惧等几种形式。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0.
寓教于情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动人之心,莫先于情.”情是改变人的认识的一种极好媒介.孩子和成人一样,对外界事物的刺激会产生肯定、否定、喜、怒、哀、乐等表现,这种心理反应就是情感.对于孩子来说,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就  相似文献   

11.
古诗教学中道德感的培养张岩在心理学上道德感属于情感范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作用产生了喜、怒、哀、欲、爱、恶、惧等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情感。道德感则是一种高级情感,即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  相似文献   

12.
情志之情     
情志之情诗歌的情志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情:“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相似文献   

13.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文心雕龙·明诗》)意思是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因外物而感发。人的这些丰富感情既可单一表露,也可在某种特定情境之下互相交织,成为一种复杂的情感。写好复杂的情感能够更真实地刻画人物性格,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写好复杂的情感?一、写好人物单一情感的变化。复杂情感是多种单一情感的叠加或交织。只有着力写好各种单一情感的变化,才能使复杂的情感有依附。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第二段开头写早晨下小雨,“我”很高兴。不料雨越下越大,一整天不能出门,使“我”的心情变…  相似文献   

14.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的原动力。语文学科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学生有了积极健康的感情,就会产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内心愉悦,获得前进的动力。不仅如此,情感对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还可以进行调节,影响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先达成共识: 一、情感的类型界定:喜、怒、哀、惧、爱、恶、惊、恨等都是情。有的高亢激昂愤世嫉俗,有的爱恨交加满眼泪花.有的悲天悯人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要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把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以提高政治课的实效。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好恶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感。喜、怒、哀、乐、爱、恶、惧,即常说的“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过程,这一过程渗透着师生之间情感因素的作用,学生情感的产生、发展,要以一定的知识作基础,而知识的获得,也必须交织着情感的因素。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实现知、情、意、行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知识交流、情感交流两个方面,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7.
情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情感;另一类是高级情感。基本情感的划分借用了我国最通行的情感分类方法,即喜、怒、哀、惧、、爱、恶、欲,通称“七情”。这些基本情感在儿童期已经得到发展。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构成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儿童阶段这些情感还只是萌芽的状态,填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通过教育和引导才咱%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写作的血液。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章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产生使人“心动”“情动”“神动”的艺术魅力,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年高考晤文优秀作文中很多都是感情真挚的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象所作出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是一个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它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上阐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是情感。处于发育期、多动期的小学生在学习中对学科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