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常识,定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对学生寄予期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  相似文献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3.
木雨 《家长》2011,(7):36-37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相似文献   

4.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知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相似文献   

5.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永恒 《辽宁教育》2004,(11):30-30
“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然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实验其实名单上的学生并非有 特长,原来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从眼神、表情和声音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后来人们把这种由教师的期望和爱而产生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情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论他们生长环境的好与差,天  相似文献   

8.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对名单上的孩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促进了对孩子的潜力挖掘。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预言     
1966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橡树学校1~6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IQ测验,并且告诉教师该测验成绩可以对一名学生未来在学术上是否会有成就作出预测。然后。给每一位班主任一份名单,名单上记录着本班在该测验上得分最高的20%的学生。然而这20%的学生是由实验者随机抽取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他们的测验成绩最高。结果一个学期结束后再次进行该测验。实验者发现原来名单上前20%的学生的IQ测验的成绩显著提高了。因为教师对前20%学生的积极期待导致其IQ测验成绩的显著提高。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期望:从罗森塔尔效应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王子 ,他非常喜爱自己用象牙雕刻的一尊少女像。后来 ,由于他真挚的爱和热烈的期望 ,这尊雕像真的活了。1968年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和他的助手对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所谓“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际只是一般性的智力测验) ,随机地在每个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 ,写成名单告诉他们的老师 ,声称这些学生极有发展前途。过了8个月后 ,他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列在名单里的学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 ,老师们在罗森塔尔先生的暗示下 ,刺激了对学生真挚和…  相似文献   

11.
“关键人物”期望效应助推新教师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对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为智力测验)后,随机在多班抽取20%的学生,宣称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把这些学生的名单交给了任课教师。8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果然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求知欲更强。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某些学生抱有高期望,并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效应原理,有意地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可以克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布森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随机地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  相似文献   

13.
曾在世界上轰动一时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一种期待效应,爱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权威的诺言”,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由衷地寄予期望,进而加倍关心爱护,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教师和心理效应两个概念相结合,你头脑中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当然,每个人的答案多少会不一样。我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是"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给任课教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里最有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5.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即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进行“发展预测”的心理实验中,在一个班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对其教师说,这几位学生智力超群,今后将大有作为。一年后果然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原来,这是由于教师崇拜罗森塔尔的声望和地位,对经过他鉴定的学生发展前途笃信不疑,于是,就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真诚的爱,因而使他们健康地向前发展。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心理学家的“权威性谎言”唤起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爱,而使学生取得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与学生是…  相似文献   

19.
一、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早在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 (L.Jacobso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所小学 1— 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实为智力测验 ) ,而后随机地 (不根据测验成绩 )在各班抽取 2 0 %的学生列成一个名单 ,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很有发展潜力。 8个月后 ,再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测验 ,结果发现 :名单上学生的智力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 ;而且教师在评定这些学生时 ,说他们“求知欲更强”,“…  相似文献   

20.
若干年前,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从1年级~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