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要求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最近二十年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进展较快。在国外,前苏联重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人的社会本质中生物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情感。在一些著名的教育实验中,情绪理论、情感发展的年龄心理理论与主导活动方式理论被运用其中。在美国,60年代初已有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问世,有罗杰斯的情感教育理论和情感心理治疗的大量临床经验。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教育界开…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3.
一、情感教育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之后,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在教育上,提出了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性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人,如何在教育理论中体现人的特点与本性,是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人的正确认识对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崛起和发展起来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育一般认为是指由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造成的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和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将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在近代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最早从柏拉图的思想和论著中我们就可以隐约看到顺应儿童本性进行教育的思想端倪;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感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缘于学者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反思以及对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从零散关注到系统探究,国外教育情感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初兴、勃发和深化三个阶段。国内教育情感研究相对滞后,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价值初探、本土化探索以及本体性转向三个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情感研究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整体的研究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但相较于其他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厚,教育情感史的研究也略显薄弱,质性研究相对较少。未来教育情感研究应嵌入教育实践,进一步凸显研究的实践逻辑,继续加强教育情感史研究,有效整合多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将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瑜 《考试周刊》2014,(18):172-172
<正>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教育是华夏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情绪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因此正确健康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转化学生思想,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品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尤其重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任何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性论并受其影响,社会理论中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恰恰把人的本性的实质意涵抽离掉了,把人的本性的差异性抽离掉了,只剩下一些没有具体内容的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应是提供个体"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是"点亮"人性灵。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其源起如何,与现状有何关系,是否有内在的某种联系,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进一步审视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展现情感教育在教育体系和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及、变化,力图找出其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中衍生出来的,情感作为人的重要发展领域,将其与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同时,促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不断地融入社会。语文阅读中本身就含有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学习能力与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和品味阅读中包含的情感,进而形成完美的人格,所以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文教育的内涵无统一定义,但从教育发展角度看,主张教育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问题,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究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的个性充分而完善的发展是其核心内涵。现代人文教育体系构建应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优化社会的人文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变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促使教育活动从“知识能力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体现,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依据情感教育的规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该思潮从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认识论高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托研究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源起及其发展与其对应社会、理论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该思潮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正确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等,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教育.在我国,对儿童开展情商教育,既有紧迫性,又有必要性.因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我国,"重智商、轻情商"是严重的社会现实.必须加大力度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多管齐下对儿童进行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本教育是器今世界教育理论发展大趋势。按照人本教育理论,教育是“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身本性发展,“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回归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理论维度,坚持溯源考证与跨文化比较教育研究相结合,考察人类进化过程中教育演变的三大时代,揭示了教育本性演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现代教育摇摆曲折的发展和危机四伏的现状的内在因缘,剖析了人类教育意识与教育演变的关系,并探讨了教育演化的主要结构性特征及规律,由此提出复归教育本性是发展现代教育,从而推动人类进步和现代国家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