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好问在<论诗>中比较中肯地品评自汉魏迄于宋代的众多诗人流派及其作品.对于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元好问是将他与江西诗派区别对待的,认为他既有功于宋诗的开创,但也开了宋诗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端.对于江西诗派的一味摹拟,元好问给予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的要害.在向古人学习的问题上,元好问之论较好的解决了借鉴古人与观照现实的关系问题.他的诗学主张,对诗歌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词闻名的姜夔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造诣。目前学界大多将他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即“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阶段,在姜夔的学诗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产生深刻影响。他走入江西诗派又走出江西诗派的经历,造就了他后来自成一家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江西诗派在中国诗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诗歌创作理念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汪藻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看他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及其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黄庭坚"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诗歌创作理论,探讨以他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创作特征、艺术特点,剖析这一诗歌流派的流弊,分析江西诗派对后世诗坛的消极影响,讨论正确的诗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初论姜夔诗歌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不但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也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诗歌创作道路,学术界一般均认为,“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转向晚唐陆龟蒙”,认为其诗在艺术上缺乏独创性。笔者则认为,姜诗的创作道路是:初学众作,再学江西黄氏,后脱离江西诗派,兼采众家之长而独创自己诗风。终为南宋中期诗坛独树一帜的著名诗人,应恢复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宣城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宣城四士"为核心的诗人群.该诗人群成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宣城本土诗人,一类是非宣城籍诗人.诗人群成员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在诗歌创作方面相互学习,彼此切磋.诗歌创作观念方面,受苏轼和江西诗派的影响,而又摒弃了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瘦硬奇拗的风气.他们的诗歌创作严守格律,讲究"镕化之功",追求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7.
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论家,其理论主张出于江西又超越江西。其早年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诗派立名,虽有偏颇但影响深远。他融合黄庭坚和苏轼的诗学思想又加以深化、创新,提出“悟入”和“活法”两大主张,为江西诗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的影响下,南宋诗歌创作摆脱了江西陈规的束缚,自成一路。严羽的《沧浪诗话》虽致力于批评江西诗派和苏黄风气.但其诗论主张与吕本中也多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吕本中,字居仁,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绍兴中曾官至中书舍人,后因反对秦桧和议,被“排击”出朝。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外集》,此外还有一些理学著作和文学论札。由于他作了《江西宗派图》,江西诗派才正式得名,势力也逐渐扩大。他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的巨大社会变动,他的诗歌创作则代表了黄庭坚之后江西诗派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试对他的诗歌创作做一点粗浅分析,以便于对江西诗派的发展历史和诗歌创作成就做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诗派”的体系建构过程中,刘克庄是一位值得重视的诗论家。他对此系统的最终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在对“江西诗派”系统的建构、对诗派成员诗歌创作成就的评述、对“活法”理论的阐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是较早的宋人注宋诗的本子,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阐释特色,也影响了任渊、李璧等人的诗歌注释。苏诗百家注完整集中地体现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是"以才学为诗"的最好诠释,"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理念是"无一字无来处"的直接表达,发掘诗歌中的"断以己意"之处则是对"夺胎换骨"的敏锐察觉,这些都最终体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求新求变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13.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韩孟诗派中一位很重要的诗人,其诗有很多创新之处。孟郊在韩孟诗派中年岁最长,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最早,他的诗作也最先显现出险怪奇崛的倾向,因此受到了韩愈的极力推崇,可以说他是韩孟诗派的开山之人。  相似文献   

14.
汪藻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词章大家,其早期的诗歌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颇大,但他后来转而师法苏轼,诗作多关心时事,自然成文,其笔下的诗歌内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上都深深地沾染了"老坡气",所以从总的创作倾向上来看,他更接近于苏轼,而非江西诗派。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通过学习杜甫,建构了自己的诗法理论,其要点是夺脱换骨。黄庭坚创此诗法理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诗法理论被他的门徒奉为金科玉律,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历代都有诗话对它进行宣传、发扬,但随着江西诗派的发展,其诗法理论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后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并给予批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主要由于科举的因素,唐宋人对《文选》赋与诗的接受各有侧重.唐人对《文选》的接受与借鉴偏重于赋,而宋人则更偏重于诗.“选诗”自从被江西诗派正式引入诗坛后,影响渐趋深广,在南宋后期在江湖诗派与理学诗派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宗选诗派”.  相似文献   

18.
陈与义虽然被称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但其诗声律却别具特色。他的大部分律诗音节和谐,且拗体创作得很少。他虽然写作了大量分韵、次韵、叠韵诗,但却摈弃了押险韵的做法。他这样的“自出蹊径”正是对江西末流的反拨和求新求变的表现,也是他成为南北宋之交最杰出诗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前续江西诗派,后开爱国诗、意趣诗先河。其诗歌风格以闲淡为主.沉郁雄浑为辅。仕宦生涯在陈与义闲淡诗风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通过对陈与义仕宦经历的研究,解析其诗风形成的原因.并使我们对陈与义其人及其创作心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活法”诗人,其诗在《沧浪诗话》中独列一家,严羽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诗被严羽单独列为一家,缘于它鲜明的特征:活、奇、趣、俗。那么,杨万里如何将“雅”与“俗”调剂在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创格的“诚斋体”的呢? 说到“雅”,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杨万里的诗学渊源在哪里?南宋诗坛上,凝定的江西诗派模式影响极大。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走的是相近的师承道路。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这里说的“江西诸君子’包括黄庭坚、陈师道、曾几等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