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享有“小商品商海”之誉的中国浙江义乌市,人们漫步在大街小巷,常常会惊叹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的三十多万种商品商标,有的用英文,有的用阿拉伯文,更有的使用俄语、日语等等。在人头攒动的商贸城内,各种肤色的人交错在一起,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亦能听到人们用各种语言在交谈、火爆的商品交易,还使义乌的一条街道成了“阿拉伯一条街”。小商品城成了“联合国”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下,义乌迅速成了世界小商品交易大市场。80年代义乌数十万农民摇着拨浪鼓,挑着货郎担走家串户经商,尔后为了集中商品交易的优势,义乌创办了小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象从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等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象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个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成老茧的双肩,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们的地球,蜿蜒流淌着一条条淡水大河,大河流域产生着大河文明。千百年来,这些大河孜孜不倦地孕育滋养人类文明的绵延。世界发问: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如何深刻了解大河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如何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大河文明的独特价值?2016年9月20日,在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部流域城市武汉,举办了引人瞩目的国际性论坛"2016大河对话"。各国专家多角度赞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迈克尔·特纳教  相似文献   

4.
《旅游世界》2014,(11):26-31
我原来以为世界上的所有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后来才知道,密西西比河是自北向南流,尼罗河是自南向北流的。而发源于喜马拉山脉的恒河呢,自然是自北向南,因为印度大陆是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可是,本应一路向南奔流入海的恒河,突然在瓦拉纳西这里折而向北了!而且这里是整个恒河流域中唯一一个转往源头方向的河段,你说为什么?那还不简单,哪条河还不是九曲十八弯的?转个弯又能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渭干河情思     
正一你很美,似梦一样,长久以来,以一个新疆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永驻于我心中。一条渭干河,就使天下的河流逊色三分。那是怎样的一条河昵?天山的融雪,在这里幻化出一片神奇的童话世界,童话里的风景都由水的  相似文献   

6.
竹节海棠     
我把它接过来时,看着它弱不禁风地站在简陋的花盆里,一股怜悯之情从心底滋生.禁不住问送我花的燕婶:它是否好养活?燕婶说:"放心吧小张,好养活着哪,因为它有根.只要按时给水,别忘了它,就会开出很好看的花." 我仔细观察与呵护着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生怕因我的大意让它的生命夭折. 它和那棵被我称做红色丁香的小红...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河流,自西而东奔流。大自然以不可违拗的塑造展示了它的强硬,但在历史的行进中,需要粮食与文明,需要南北贯通。于是,中国有了一条大运河,从古代一直流淌到现代。在美国人大卫·皮卡斯(David Pickus)眼里,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当中国的五大水系自山脉中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之势时,也意味着它们将奔向各自的远方。但是,一条大运河将五大水系联结了起来。历代中国人,以团结之力,实现了河流的"互通",一条条看似不怎么相干的河,由此成为一个系统,一个联系体。而运河两  相似文献   

8.
松林与小路     
一条小路弯曲着,由南向北贯穿在一片美丽的松林中。小路没有任何人工修筑的痕迹,几十年间不论白昼也不论黑夜,不知有多少双脚穿着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鞋子经年不停地走,终于走出了这条比水泥路都要光洁的小路。小路呢,则默默承载着无数双脚的踩踏,默默地听着脚步咚咚地响个不停,而小路从来都是不声不响。没人知道它都想过什么,也没人想知道它想过什么,人是不需要知道它想过什么的。 林子是一片原生松林,一片美得令人眩目的长白松。长白松是松科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三十多米,胸径达100厘米。长白松天然林现分布很狭窄,为渐危树种。长白松属于欧洲赤松的一  相似文献   

9.
一家电视台举办了一次竞赛,其中有一道所谓的最高分值题.主持人大声宣读:"一条蜈蚣有多少条腿,10对、12对、14对,还是16对?"你能说,这种考题考了哪类"知识"?这种考题又有多少"学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轻人考上了大学,第一次从山里走到山外。那天,他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坐了许久,他感觉到有点饿,于是从包里拿出亲戚送给他的一碗方便面。他还是第一次吃这样的方便面。他打开它,看了又看,心想:这么一小块面怎么能吃饱?是不是就这样拿在手上吃呢?他拿不准,再看看盒上的说明,才明白,原来是要加开水泡的。可是年轻人又犹豫了:这火车上哪有开水啊?这也不能怪他,他头一次乘火车。终于,他还是放弃了吃泡面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