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庙是奉把孔子的专庙。由于历代帝王的追溢,地位不断提高。儒林立子,更是顶礼膜拜,敬若神明,尊为“万世师表”,各地都建庙奉祖。明清时代,京。省、府、州。县。厅,各级政权所在地,都建有规格大小不同的文庙,庙门上挂着‘喀民人等,到此下马”的牌子。新官上任,首拜文庙。春秋二祭,隆重举行。文庙非但是奉把孔子的专庙,更重要者是培养后生的场所。故文庙必须附设儒学(官办学校),储养人才,以为世用。而汉中府向来与附郭的南郑县,共同建一文庙,亦即同一儒学,而儒学又有府学(又称店学)和县学之别。因而府。县儒学,皆附设…  相似文献   

2.
滕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229-229
本文通过介绍文庙教育功能方面在历史上的作用,阐述文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功能,论述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文庙博物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文庙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手段,使文庙博物馆的事业蒸蒸日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庙,又称文庙或学宫。孔子去世之翌年(公元前478年),鲁国就在他的故宅内建庙,此后,很多地方也建有孔庙或孔子庙。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改称文宣王庙。明永乐八年(1410年)诏命全国都称文庙,与祀关羽岳飞的武庙并立。明清时因掌管祭孔和教育生员的教谕(学宦名称)设署于文庙,故又称为学宫。民国时,曾通令各地学宫、文庙一律称为孔子庙。唐贞观四年(630年)诏令各州县都要建立孔庙,一直沿传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的文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文庙为研究对象,细致了解两省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庙、现存文庙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来挖掘文庙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两省的文庙都兼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研究东北教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依据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及民国档案,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首个文庙———土默特文庙的建立、规模,清代及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及其特点等进行考查.指出,清代土默特文庙祭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是在土默特地区社会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文庙祭祀的变迁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及不断汉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5,(3):78-82
阐析仙游文庙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表现于石雕、砖雕和木雕等方面,重点以石雕、砖雕及木雕上的龙纹雕刻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仙游文庙的装饰艺术特色,并指出保护文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同六中是山西省首批示范中学。校园内座落着明朝时期建筑的府学文庙,也称孔庙,是省级保护文物。孔庙曾是办学祭孔之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府学文庙历尽岁月沧桑,今天依旧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代的学子。"校中有庙,学里有孔",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大同六中的教育者注入了不竭的灵感。从2000年开始,学校以府文庙的古朴典雅为风格,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立《论语》照壁、塑孔子像、建艺术长廊、挂佳句楹联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文庙是祭祀孔子、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具有祭祀、教学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庙的功能重心不断发生转移,从最初重视祭祀到现在更加重视褒奖。文庙不仅褒奖孔子和历代先贤先儒,还褒奖当地乡贤和名宦,他们都是德行显著、政绩突出之人。文庙褒奖的实质是教化,是引导人们向善与成贤。文庙褒奖影响深远,对一般家庭来讲,可以身显名贵;对求学士子而言,先贤是他们效仿的楷模;对一般民众来说,能够激励他们向善和求学,从整个社会风气来看,可以化民导俗。在当代社会,要想更好地发挥文庙的褒奖功能,就应该改善文庙的形式,丰富文庙的内容,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归德府文庙     
归德府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为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文庙,坐落在商丘古城东门里中山东街路北。文庙始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明弘治、嘉靖、万历年间又有增建,为明清两代归德府官员和儒学界祭祀孔子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已经证明,大连地区建置始于燕秦,完成于两汉。大连地区汉代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器物,为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两汉时期,大连地区长期是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辖境。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设立,为大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大连地区的繁荣。通过大连地区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铁器、建筑与砖瓦、陶器、青铜器、漆器青铜附件、龙纹金带扣、铜镜、钱币、印章、玉器等实物资料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隋代三祖僧璨首开禅门禅茶风气到唐代从谂接受舒州投子大师启迪而创立“赵州茶”这一修心之术,从宋代圆悟克勤受皖山禅教而成为世所公认的茶道祖师到茶道精神特征渊源于宋代皖山白云守端禅师门人的创造,无一不足以证明皖山禅对中华茶道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影响,皖山是中华茶道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学成后南游至江,居于楚,葬于豫章东湖之滨。历代儒家称其为:“刚方正大之士”。江西南昌儒学自其始。豫章城内向有东祠祀灭明。澹台祠亦称友教堂,明代建为友教书院,并有讲会之设,清初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清末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14.
天津卫学建立之前,民间“少淳朴,官不读书,皆武流”.但到了明正统年间,已是“循循雅饬,进止有序”,这正是儒学教化的结果.本文追述天津文庙(卫学)建筑群体创建、定型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儒学生员、教材、经费、管理、科考等教育状况.其中清代“偃武修文”的提出和“商籍”生员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天津城市在从军事卫所到商业都市的演化过程中,其教育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郭桄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8-110
山西有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且底蕴深厚,把戏曲文物遗址与描写当地的戏曲故事纳入旅游文化景观,必相得益彰。山西有戏曲文物遗址四大著名景区:洪洞县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景区;临汾市古神庙戏台景区;侯马市金代墓砖雕戏俑和忤逆坟景区;永济县普救寺景区。  相似文献   

16.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胡季良,唐代中后期书法家,是一位未能仕进又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精于书艺的地方儒生,其人其书散见于诸多史籍。胡氏所书作品,现存者有唐天宁寺经幢(湖州)、唐大云寺经幢(长兴县)、唐龙兴寺(杭州)。胡氏所撰铭刻文字,流传下来的有德本寺碑阴、吴氏墓铭、方山宝幢赞。  相似文献   

18.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城西北的善因寺,清雍正九年(1731)建成,次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移居该寺,多伦跃居蒙古地区宗教中心地位。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敕建善因寺,后为保护二世哲布尊丹巴之安全,对历时四年建成的善因寺精心装修,添置陈设,并派员迎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住善因寺。  相似文献   

19.
"雯当姆",又称"矮人舞",是黔南州荔波县颇具代表性的布依族民间舞蹈之一。"雯当姆"源于明末清初而一直延续至今,为布依族民众所喜闻乐见。它诙谐风趣,幽默古朴,是布依族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充分表现出布依族人民对幸福快乐人生的执着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电白县霞洞“晏公”庙原来供奉的神不是冼夫人,而是水神“晏戎仔”;“晏公”庙建于明朝,与隋唐时的冯冼氏无关。对此,笔者持不同意见,提出以下观点:一、霞洞“晏公”庙的“晏公”二字不是神名或人名,而是古俚语地名;二、“晏公庙”是土人起的名称,是正式庙名“谯国夫人庙”的别名;三、地名“晏公”是不正确的汉语音译,正确音译应写作“暗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