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蓓 《中学教育》2005,(9):34-36
我最初想研究的问题是“父亲在儿童早期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是从实际生活的感受出发的,一个众人眼中对女儿宠爱有加的“好父亲”也可能对育儿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一无所知,更何况那些“不怎么地”的父亲?另外,在网上“育儿论坛”,听到的多数是妈妈的声音,爸爸的声音很少,能经常发声音的就更少;“育儿咨询热线”开通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电话是妈妈打来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从中引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主要由女性在抚养、教育他们(家庭——母亲,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女教师)?儿童的早期经历中,是不是充斥着女性的面孔和女性的声音?父亲到底在其中起到一种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教频道     
《家庭教育》2007,(11X):4-4
育儿新概念——“心情教育”;西方儿童戏剧教育;新时尚:两百万美国父亲全职育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是学前儿童父亲缓解育儿焦虑、应对育儿压力、改善育儿方式、提升育儿胜任感的重要支持来源。本研究运用相关量表探索社会支持对学前儿童父亲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育儿胜任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育儿胜任感三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学前儿童父亲的育儿胜任感;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育儿胜任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见,加大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父亲的心理资本,缓解其育儿压力,增强其育儿参与,提升其育儿胜任感。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家庭的教育中,我们虽然不能像古训“养不教、父之过”说的那样,把家庭教育的责任统统归咎于父亲,但与母亲相比,父亲育儿意识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扩张、父亲权利运动的崛起、教育溢价的提升、社会媒介的宣传共同推动了“新父职”理念的兴起。父亲被认为应该兼顾经济支持、身心照顾、情感融入等多元职责,这本质是对完美父亲的追求与想象,存在“霸权性”“阶级性”“对立性”等弊端。现实中,“新父职”理念也因其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实践。尽管父亲参与育儿的时间与情感投入有所提升,但是呈现出“男性化照顾”与“选择性育儿”的特点,母亲仍然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家庭友好政策的匮乏、性别文化的固化、经济生产的限制及社会再生产的不公使“新父职”实践成为一场“停滞的性别革命”。为增进儿童照顾中的父亲参与,政府应建立健全家庭友好政策,社会应塑造包容平等的性别文化观念,用人单位应构建支持员工家庭角色的工作环境,家庭应破除“母职天赋”的迷思,支持父子形成“成长共同体”,通过相互陪伴和协助实现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养儿育女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但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因此,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因而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风行。  相似文献   

8.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一训导了年轻人数千年的名言,如今它的“至理”已暗淡了许多许多。“你的育儿观念源自何方?”、“你的育儿知识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你从你的父母那里继承了多少,又改变了多少?”……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今独生父母的育儿观念和育儿知识,主要的不是源自“长辈传授”,也不是来自“父母建议”,而是源自“书报杂志”,来自“育儿专家的建议”。“独生父母”们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书报杂志”(占75%),其次是“育儿专家的建议”(占68%)。大多数“独生父母”都认同以下的说法:“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9.
父亲,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0.
我个人是福建煤矿疗养院心理治疗中心的客串医生,曾接触不少因家教出现问题而前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同时,我也是一名年轻的父亲,小女儿已3周岁半了,结合别人家教的问题及自己育儿心得,便有了这一篇“手记”—— (一)扔东西是不是“摘破坏”? 小女儿一周岁后,常喜欢拿起东西往地上丢,不时还发出哈哈大笑,或有机会就踢倒椅子、奶瓶等。对此,我妻子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心态不健康,爱“搞破坏”。  相似文献   

11.
张万俊 《甘肃教育》2020,(5):117-117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些村庄被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成了“城中村”。“城中村”独特的社会形态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区的家庭为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育儿观念、育儿内容、育儿方式和育儿需求四个方面分析“城中村”改造区家庭教育的现状,期待为这一区域家长的育儿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父亲和母亲,由于他们的角色不同而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专家林格认为:我们往往把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混为一谈,统称为父母或家长,而这种“混为一谈”恰恰使家庭教  相似文献   

13.
父权时间     
5月有个母亲节,6月有个父亲节。做完两期杂志之后, 突然觉得我们赐予做母亲和做父亲的待遇是那么的“不公平”:母亲节专题中,我们建议父子合作,给母亲献份小礼放个小假;父亲节专题中,我们却绞尽脑汁安排小爸们进行“DQ(父商)挑战”。是我们对做母亲的心存偏爱?是我们对做父亲的故意刁难?不,这可不是我们刻意计划的,而是现实育儿生活的状态使然。  相似文献   

14.
育儿压力不仅会对承担主要育儿责任的母亲的身心健康及其育儿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家庭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解当前0~3岁婴幼儿母亲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支持性生育政策下的育儿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南京市201名0~3岁婴幼儿母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0~3岁婴幼儿母亲的育儿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育儿环境不完备”“育儿束缚感强”“体力不济”是其感觉最有压力的方面;家庭结构、孩子年龄以及流产经历对母亲育儿压力有显著影响,主干家庭的母亲的育儿压力低于核心家庭的母亲,孩子年龄越大母亲育儿压力越低,没有流产经历的母亲的育儿压力低于有流产经历的母亲。政府应协调各方力量,建立“政府引导、家庭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育儿支持体系;母亲应及时补充现代育儿知识,形成积极的育儿态度;家人应给予母亲足够的家庭关怀和有力的育儿支持,由此齐心协力构建起家庭与社会“共同育儿”的良好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问:壮壮5岁,是个文静的小男孩。他从小就很乖巧听话,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打打闹闹,喜欢和女孩一起玩过家家等的游戏。我想知道壮壮的行为是不是正常,会不会太女孩化?广东广州壮壮妈妈答:看了壮壮妈妈的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先不分析壮壮的行为,倒是想先谈谈做父母的“育儿期望”。所谓“育儿期望”,就是父母对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期待和愿望,简单地说就是父母脑子里“理想孩子”的形象。每个父母都按着一定的“育儿期望”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有意思的是,父母的“育儿期望”并不是清晰而明确的,而且常常会有矛盾,比如:在前面一个问题中,昭昭…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以"育儿爸爸"的出现为标志,日本传统的育儿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育儿爸爸"出现的原因有:父亲在育儿中的作用为社会所认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的推动作用。对"育儿爸爸"社会现象出现及未来发展动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养儿育女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可是,近20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角度讲,父母双亲是一个孩子诞生所必须的条件,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中的地位却不相同,母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照料者,父亲却常常被描绘成与育儿无关的局外人。父亲缺席现象不仅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男性自己也是这么看。上海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充当的是养家糊口的角色,而不是带孩子的角色,所以,不了解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据报载,当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34%的美国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亲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可能少部分家庭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徐岫茹 《家庭教育》2002,(10):35-35
“家长学校”栏给父母们阅读的文章很多。其中《父母应接受新的人才观》、《父亲教育:育儿素质的条件》以及“大能力培养系列”《懂得常识学会生存》等都会给家长们以新的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父亲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长短可以影响孩子的数学智能。还有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