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感”是指学生对物体量的感受与判断能力,对数学学习及实际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数学中“量感”教学存在诸多误区:缺乏量感培养理念,缺乏实际情景引导,缺乏师生互动沟通,缺乏量感培养方法,缺乏量感实践活动等。基于这些误区,本文提出几种量感实践策略:通过引入生活情景、拓展数学活动、巧用数学推理、联系生活实例等培养量感。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郑晨 《天津教育》2023,(30):173-175
<正>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量感”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素养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量感素养,还能促使他们发展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物体观察、物体测量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数学直觉,建立良好的数学量感,进而实现对事物属性及特征的精准认识。对此,为了使“量感”培养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从体验式教学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情境体验、直觉比较、物体估测、迁移想象、实践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量感的具体策略。一、数学“量感”概述(一)数学量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沈亚 《理科爱好者》2023,(2):230-232
量感是一种数学思维意识,是促进数学与现实世界结合的关键要素。量感的培养,要注重体验与思考并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可感。对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身体验,通过组织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形成量感;对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去观察、比较、推理、建模等。量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正视学生对“量”的感知、体验,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量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量感,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预测等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量感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研究当中产生的认识为依据,分析了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现状,提出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邹立坝 《天津教育》2023,(32):11-13
<正>量感是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量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量感问题,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程度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度量的本质,让量感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李洁琛 《家长》2024,(3):26-28
<正>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关键时期。数学量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包括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和数学方法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是提高他们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面积是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本文借助“什么是面积”的教学研究,思考操作活动与量感培养的密切联系,即细化操作材料,为面积量感建立提供载体;细化操作活动,为面积量感形成提供途径。在层层递进的面积概念教学活动中,关注操作活动细节,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内化,发展学生的面积量感。  相似文献   

8.
段艳蕊 《江苏教育》2023,(48):84-85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关键词,它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通俗地讲,就是关于量的感觉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他们养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是其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数学活动是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是学生量感的生发点和生长点。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计适切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效培养他们的量感。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属性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数与量是数量的两大构成要素,是数量关系的基础,而数感与量感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文章分析数感与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小学生数感与量感培养的问题,探讨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与量感的有效途径,提出重视数学运算,奠定数感基础;开展算理渗透,提升数感素养;开展数学操作,增进量感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强化量感素养四方面策略,以良好的数感与量感支撑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吴艳波 《天津教育》2023,(30):19-21
<正>数学领域量感的定义没有被明确界定,新课标在介绍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量感时将其解释为对事物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接感知,与度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应用意识的基础课程,以各种具备理论性、抽象性与实践性特征的概念、理论、定理和公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知识以外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是学生建立量感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面积、长度、质量、时间等“量”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元素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量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适时的干预与指导,结合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特点,教师可以从积累量的表象、关注单位进率、丰富体验感量方式、运用估量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数学眼光”的主要构成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量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与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师》2021,(2):23-23
"量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频词,常见于度量领域。尽管关于"量感"一词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说法,但综观长期以来的实践摸索,可以确认无疑的是,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量感,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量感主要是指对物体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学实践中,借助视觉、肤觉、触觉、感觉、知觉,促进学生度量自觉,培养学生量感意识,形成、发展学生量感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学习心理学角度,论述了数学学习信念形成的基础原理是对数学学习动机的自我有效感,指出数学学习信念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我有效感强的表现,这种自我有效感是由数学学习价值有效感和个人能力有效感组成的。阐述了数学学习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四个层次:顺从──认同──内化──信服,并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明婵 《家长》2024,(8):68-70
<正>量感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数学量感的培养是关键的教学目标。学生具备良好的量感,能够将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数学成为认知、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有效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量感是数学学科教学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借助情境设计、实验组织、合作活动、实践探索、叠加尝试等学习手段,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量感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中形成量感认知。“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度量教学内容,是训练学生量感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要针对学生量感认知培养展开教程安排,以提升量感培养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龚倩 《理科爱好者》2023,(4):224-226
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是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可帮助其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实践操作、数量结合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其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探究培养学生量感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单位量、正确选择参照量、合理推算特大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