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 《广东教育》2022,(4):59-60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政府、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对校长的考验.因为"双减"政策如何落地,如何落实,如何实现"提质减负"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考验校长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配套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家校社合作,是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扬州市东花园小学从顶层设计出发,协同推进观念转变和行动落实,坚持双管齐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抓手,明确“145”工作思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4.
<正>“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执行,“减负不减效”成为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如何设置“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是落实“减负不减效”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依循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着减负的前提,优化语文作业的设置,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双减”质效?根据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问卷,并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落实落地,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一”。一、连成质量提升“一条心”“双减”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向课堂要效率。  相似文献   

6.
刘逸 《教师博览》2023,(15):36-38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质增效成为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就核心素养背景下落实“双减”政策的积极意义和有效策略进行剖析和解读,以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各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涌现出一批具有可推广性的典型案例。对教育部已征集的四批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主要围绕“课后服务”“作业管理”“教育教学”“教师激励”“家校社协同”和“其他保障”开展。但结合当前“双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长效机制构建的需要,各地在未来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提防智能时代下的技术风险、进一步加强学校提质增效路径的政策引导、统筹教师专业发展与“双减”落地协调推进以及完善课后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机制。通过中央政策吸纳引导和地方政策创新扩散共同完善“双减”政策体系,推进其有效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8.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热烈地探讨和积极地探索着。“双减”政策涉及面广,破解的是基础教育“深水区”的重要难题,因此要确保“双减”政策逐步落实落地,需要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思维与举措,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侯晓莲 《天津教育》2023,(11):101-103
<正>“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和身心的愉悦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双减”政策越来越关注,并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双减”政策的积极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科特征,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创新落实“双减”政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双减”政策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积极影响“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学生身心成长而言的。在以往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劳动教育的主体供给,课程设置碎片化影响劳动教育的普及,绩效保障不足制约劳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立足劳动素养,引领“双减”落地;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凝聚“双减”合力;打造高品质劳动课程体系,提升“双减”实效;构建劳动教育绩效保障机制,突破“双减”落实之障。  相似文献   

11.
<正>“双减”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双减”能否落地,能否真正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学校主体的促进以及教师主力军的落实。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实施,开展了“五环”相扣综合改革,切实将轻负高质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刘若嘉 《福建教育》2022,(15):16-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政策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双减”要求,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思想认识和政策领会不到位,存在盲目应对、观望徘徊等现象。“双减”背景下,如何加快区域“双减”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做到减负提质,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爱心。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13.
在“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背景下,众多一线教师开始探寻“提质增效”的实现之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并未真正地领悟“双减”政策的教育精神与内涵,盲目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并未彻底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影响了“双减”政策发挥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为例,对“双减”政策的逻辑内涵及其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启示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开辟出全新的教育路径提供助力,以推进“双减”政策的全面、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双减”政策出台,对学生作业布置产生了较大影响。表面看,它影响到的是作业量、作业频次、作业时长、完成作业的时间节点,影响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的选择;深层次看,它影响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心态和教育方法……传统、单一、齐步走的作业布置已跟不上时代所需,个性化作业设计将成为“双减”政策落地的必然路径。从语文学科来看,落实“双减”,设计语文个性化作业,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立足两个根本,  相似文献   

15.
谭秀梅 《江西教育》2023,(15):72-73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立足“双减”政策,教师要抓好课堂阵地、抓好作业载体、抓好课后服务,从而做好“课堂乘法”“作业减法”“服务加法”,通过对课堂、作业、服务的齐抓共管,重塑数学教学的新样态。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作业观、学习观、育人观,进而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家校合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双减”的紧迫性,坚信“双减”内外兼治能够推动“减负”目标的实现。学校要正视家长的困惑,明确指出效用假象,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学校要积极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服务家长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7.
学生家庭反应是影响“双减”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四川省3个市5所学校的148位乡村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当前乡村学生家长群体对于“双减”政策的反应多样,学生家庭反应对于学校减负工作的实施、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推动“双减”政策在乡村地区有效落实,需要以乡村学校为主导,多路径寻求家校共育,推动“双减”政策落实;优化学校各级管理,提升“双减”实效。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下发,标志着“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双减”政策,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可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实验的效果,使教学走向精益求精,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旨在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回归育人新常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推动深度、有效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学生学习提质赋能。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对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发展理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双减”更好落地实施,充分体现学校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朝晖 《教师》2023,(8):15-17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双减”政策提出后,如何让思政教育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湖南省沅江市芙蓉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围绕“依托校园文化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大力培养乡村优秀学生,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探索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将校园文化、课程设置、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帮助学生启智增慧、培根铸魂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