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挑战杯"为平台拓展学生培养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延利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79-280,283
阐述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介绍了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实践方法;论述了在“挑战杯”工程中,专业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以及高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育人功能;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做法,坚持以"区别对待、分层指导、自建体系"为原则,构建了以"科技普及平台、技能竞赛平台、项目研究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四个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阶梯式培养模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茜茜  杨莉 《科技风》2022,(6):151-153
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为例,探索以实践育人为媒介,以科研育人为目标,将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的"一二三四五"工作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规律,开展科技创新,用科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校创新项目和竞赛为基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以课程为基础、竞赛为牵引、俱乐部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孵化基地为平台、课赛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该培养体系可解决课程群知识体系的组织架构协调,课程、实践、竞赛、项目间有效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落地实践等问题,进而能够培养出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以此为依据为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区域科技创新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为区域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对高质量就业和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成功案例,提出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合科研创新竞赛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指出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检测标准,是促进区域科技经济长期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大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提升科研水平、建立工科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科技竞赛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创新建设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工科思维建设,拓展学术交流互动,推动“大化工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准确定位实践创新平台的作用,改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全员育人,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学生创新活动评价体系等观点,将创新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创新创业战略的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临新局面。各地高校结合地情、校情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与绵阳市为例,探讨以创新创业类竞赛为重要切入点,融入到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过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兴趣及实践能力,促进双创教育改革,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双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9.
殷桥 《科技风》2023,(27):108-110
创新创业已成为助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特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境,借助“项目+竞赛”的优势和双驱动作用,尝试探索“项目+竞赛”双驱动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项赛结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孟兰 《科教文汇》2021,(11):18-19
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二者相辅相成。精准资助是资助育人的基础保障,资助育人是精准资助的深入发展。针对当前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在“三观”“三力”等方面的育人问题,文章以高校辅导员为出发点,提出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一是提升专业素质,大力建设资助工作队伍;二是创新帮扶理念,积极探索长效宣传模式;三是深入社区生活,高度重视心理发展动态;四是开拓实践平台,精心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五是统筹各方合力,着力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是现阶段国家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文章以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的“三链融合”育人模式为例,分析“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立论基础、内在逻辑和具体措施,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培养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工作的“四结合”,有利于高校科技的原始性创新,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学术环境的净化。它对强化高校“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技与学习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威 《科技与管理》2010,12(3):120-123
首先论述了科技竞赛和学习竞赛的内涵,竞赛过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式,其次阐述了开展大学生科技与学习竞赛的意义,并且探索了以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式,最后就如何建立高校科技与学习竞赛的平台进行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分别设计教师版与学生版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以及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来,云南省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了多学科及人才集聚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为目标,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才引培创新系统”、“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系统”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创新能力培育为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科技竞赛为我们高中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能力实践平台。本文主要以科技竞赛为主要载体,阐述了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6)
科技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逻辑和创新能力的平台,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以及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感和磨炼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当前的科学技术竞赛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现阶段下高校的创新氛围不足,缺乏对科学技术竞赛参与的支持,评价体系的定位存在偏差。因此,必须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将科技竞赛项目纳入教学改革,加强教师指导,改革和完善考核体系。以此实现对于平台化建设,支撑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重点讨论了高校团委作为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对培育大学生创客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有效机制。主要包括:基于项目化的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基于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科技竞赛,基于导师制的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基于学生自发组织的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新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7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全育人”全要素融入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格局,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原则,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文总结安徽医科大学推进“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探索新设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三全育人”方式方法的实践研究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三全育人”方式方法实践的研究,不仅能提供更多基层工作的经验参考,更能从思想层面引起高校全员对育人工作的重视。该文以现有的成熟案例为参考,探索新时代多角度、多样化“三全育人”实践的新模式,以实例凝练思政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三全育人”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