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生产经历,就像突然掉进了温柔的陷阱,我在里面挣扎求救……那种孤苦挣脱的滋味盖过了做母亲的巨大喜悦,至今还一遍遍重复在我的恶梦中……  相似文献   

2.
拿着杂志,我一遍一遍地细细欣赏自己的文字;一遍一遍地回味,回味异国的绮丽风光,回味着地久天长的友谊。啊,我笑了!我醉了!我哭了!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选择     
又是夜深人静时,我手捧昔日的日记翻来翻去,不经意中,一则日记映入我的眼帘: 1997年9月29日 星期二 晴 夜深了,久久不能人眠的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室友们此起比伏的鼻鼾声不能打断我深沉的思绪。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错了吗?又一遍一遍地回答自己,我没有错。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之前,全班同学每人都给我提供了自选的一篇自己最满意的——至少是比较满意的习作.课前我又把它们发给了大家.利用课前时间又把自己的作文看了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有部分同学举手)本来我想提一个要求:拿到作文请再阅读一遍,再诵读一遍.后来我想观察一下.我发现:有的同学拿到作文,扣在桌上了;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作文折好了:有的同学,我凑过去看看,他还不允许——其实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哈哈!  相似文献   

5.
开学典礼开始了,一想到呆一会儿我的精彩发言会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共鸣,我就有些压抑不住的激动。为了准备这份发言,我构思了很长时间。我仔细揣摩同学的兴趣,使发言既有倡导的效应,又不让同学反感乏味。完成后,我练习朗读了好多遍,每一次都激情洋溢。我相信发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仪式在进行着,我却始终等不到要我发言的报幕。我有点着急,但我还是拼命安慰自己,说不定还是压轴呢。稿子我攥了半天了,看过一遍又一遍,我已经无心听台上的发言,我只关注主持人的下一项报幕。每一次失望我都再一次鼓起希望…  相似文献   

6.
<正>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最深的感觉是晚熟迟觉,悟性欠缺。上初中了,仍呆头呆脑,昏昏沉沉,如同一块沾满烂泥的顽石,在水沟里蒙昧。直到十六七岁时,我偷了几本书,一读便入迷。一本是哲学专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遍读,似懂非懂,只是感觉说得在理。第二遍读,好像明白了许多,开始了辩证思维的尝试。逻辑思考的探求。从此,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感觉我是适合学哲学的。另一本是《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学历和能力等因素,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都不容易得到重用,这使得那些在校时各方面都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看着其他同事忙忙碌碌,且经常被领导肯定和表扬,事业上的成就感天天洋溢在脸上,此时此刻,他们便会在心里问自己:领导是否对我有看法,于是就有了抱怨。因为不敢去问领导,就会向同事询问,并将这种抱怨向同事倾述。当他向第一个同事询问时,别人听了一遍,自己也听了一遍;当向第三个人询问时,别人还是听了一遍,而自己却听了三遍……于是自己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领导是不喜欢我的,我还能在这儿呆下去吗?接下去要做的事就是:跳槽。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断地跳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试用了我自己构想的一种作文评改方法。这种作文评改方法很简单:要求学生誊作文时只誊单面,送作文时只送单页,以便于张贴。作文收上来后,我先浏览一遍,根据作文的思路加以分类。然后,在同类作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详加评改,对不具备代表性的则略加批改。批完后全部张贴出来,一两  相似文献   

9.
咨询热线     
孩子不听话,有啥好办法?山东高密的李女士问:我的孩子7岁了,越来越不听话,总是把我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即使你说了一千遍,我自己都感觉自己成了“婆婆嘴”。比如:规定他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40分钟,但是他一坐到电视前就忘掉了这些规定。我只得一遍一遍地提醒他:“到时间了,不能再看了。”他总是眼睛盯着电视:“好的,过一会儿。”每次最后总是我生气地把电视关上为止。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其实,你第一遍提醒后,最好的办法是过去关上电视。和大人一样,孩子们都有被电视吸引而不肯离开的问题,大人们有时都难以克制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一个幼儿园的小男生说自己的理想是当爸爸,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脑电波出现短路,是的,这样的话我曾经听过一遍——  相似文献   

11.
打赌啦我跟老师打赌了。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遍又一遍,以强迫自己相信这是事实。唉……  相似文献   

12.
星期三上午是开展“科艺”活动的时间,活动内容是《糖哪去了》和《厨师配菜》。为了能够组织好这次活动,我准备了许多教具,仔细地把自己设计的课备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孩子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上好这两个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选择站立     
生命的姿态千姿百态,而我,只选择站立。我站在黑板前,一天又一天地警示自己:眼前,永远有我填写不完的未知;我站在讲台后,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前方,永远有我攀爬不尽的台阶;我站在花丛中,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今生,永远有我常开不败的美丽……如高耸入云的山峰,聆听世纪风云从耳边呼啸而过;似挺立戈壁的胡杨,俯视苍茫岁月在心中无语沉思;像闪烁海面的灯塔,昭示漫漫人生在暗夜启锚远航———我就这么站着!我就这么站着,哪怕双脚有太多的酸痛;我就这么站着,哪怕心中有几许的烦愁;我就这么站着,哪怕身边有再多的诱惑…  相似文献   

14.
马家莉 《贵州教育》2014,(17):47-48
“如果给我100次选择,我依然选择当救师。”这是我说过无数遍的职业感言。因为在当教师的24年历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感叹上苍对我的厚爱,让我成为一名老师。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个酷爱跟自己"对话"的人,感谢日记,忠实地记录下了我与自己的一段段对话。随便翻开日渐"厚重"的日记本中的一页,某一个日子的"标本"就生动地呈现于面前了。重温一遍,等于奢华地又过了一遍那个日子。多少次,我在日记中责备那个慵懒的自己:"我的日记要沦为周记、月记、年记了么?"责备之后,日记便又乖乖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日一记";但不久,又出现了空缺的日子。不记日记的日子,定然是忙乱的,那么多的事务都赶来胁迫我,叫我做不成那个在纸页上与自己娴雅对话的自己。如果说,那些缺页带给当年的我是一个遗憾,那么,今天它已上升为一万个遗憾。我跟岁月深处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听教师对学生报怨: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我们也经常听学生说: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我自己一作就不会? 在这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遭到质疑.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语文老师们总要给学生留下写生字、抄新词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在提倡减负的今天,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新学的生字词读一遍、抄一遍、默一遍的方法进行巩固记忆,可班里有几位同学作业总出现错字。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改对了,过几天又写错了。怎么办呢?经过思考,我进行了如下的批改尝试: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面写上“错3字个字”或“错2个字”,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出错字,自己改正。对写得全对、书写规范的同学奖给一颗红五星(画在作业下面),…  相似文献   

18.
12年了。数一数我抚摸过的小脑袋,算一算我携牵过的小手,数字已变得有些模糊了。但那些生动、可爱的小脸.总是一遍一遍浮现在我眼前。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为我的生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为自己从一个不黯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懂得爱,懂得尊重,懂得用真心换真心的人民教师感到无比的自豪。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引领着我走过了人生经历中最生动.最真诚,最具活力的12年。  相似文献   

19.
金灵子热线     
电话一金灵子姐姐: 你好!我买了一辆四驱车,是自己动手拼的。我刚买回来就动手做,可做好以后装上电池车却不走了。当时我惊呆了,以为坏了,便仔细地看了一遍说明书,没有故障。我把电池换了一遍又一遍,检验了一次又一次,可还是不行。  相似文献   

20.
<正>班主任幸福时刻: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晚自习,我在讲台上记录今天的3件“小确幸”,学生们安静有序地做作业,看到他们认真投入的状态,自己也在慢慢觉察反思。以前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你怎么又迟到了”“为什么黑板还没擦”“为什么作业没交齐”“不要打瞌睡”“抬头,看黑板”“不要走神”“不要讲话”“不要抄作业”……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了,我要让自己拥有松弛感,找到情绪管理的秘诀,学会换位思考,发挥自我优势。虽然有时还是会emo、内卷、有些丧、想躺平,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哲学家尼采说:“任何不能杀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