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梯田耕作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从现代文明角度看,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梯田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哈尼族地区相对滞后、保守。然而,今天对以梯田文化为轴心的哈尼族地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将成为引导哈尼族人民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制度演化对技术传播和扩散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关地方史料记载,大部分哈尼族土司都组织民众开挖梯田和水沟,以供屯垦戍守。历史上大多数工程量较大的哈尼梯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是由土司组织实施的。哈尼族地区的梯田水利管理一般是依据其产权来决定的,谁拥有谁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明清时期哈尼族土司与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成为当地经济演化的"组织"和"技术"两项演化元素,并且构成了具有互动反馈关系的演化因果关系。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正是"哈尼梯田"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先民适应山地生活所创造并仍一直在发挥作用的活形态文化遗产,它包括梯田及建基于其上的哈尼文化。经济诉求的愿景让"沉默"已久的红河哈尼梯田走上了申遗之路,当地政府也因此展开了对梯田的保护与开发。然而,在梯田保护与开发中,文化持有者的诉求被忽视了。还文化持有者以一定的话语权,倾听他们的声音,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4.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哈尼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哈尼族菜肴丰富多彩,尤以十月长街宴最为著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翻译哈尼族各种美味菜肴,亦成了宣传哈尼族文化的名片之一。如何实现交际翻译的目的,向游客提供明了易懂的菜肴信息,并诱发消费者的品尝或消费欲望,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旅游业发展,成了较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农田水利是梯田稻作的命脉和灵魂。梯田的开垦和沟渠的开凿与管理方法显示,传统的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第7期封面图片"梦幻梯田"(见下图),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红河哈尼梯田,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红河哈尼梯田主要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体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相似文献   

9.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族,其文化独特且富有韵味。随着哈尼梯田申遗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积极对外宣传哈尼族文化也迫不可待。本文尝试对哈尼族经典古歌《神之歌》的第一章《烟本霍本》第一节进行了日语翻译及赏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哈尼梯田",不仅是一种传统田制,而且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生态学三大定律为探究红河"哈尼梯田"的民族生态学意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在长期农耕中积累的朴素的生态学知识,诸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与水土的关系,水与梯田的关系,梯田与民族生存繁衍的关系等等,均与生态学定律高度吻合。红河南岸哀牢山区森林—溪水—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哈尼梯田",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梯田农耕与哈尼族饮食文化——以哈尼山寨箐口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主要从事梯田农耕,其饮食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哈尼族的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食,以梯田农耕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副食和饮料为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的认知和调适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常包括对水环境的认知、水利技术和水资源管理三个方面。以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区域,在水文化三元结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元阳哈尼梯田水文化中森林资源分区管理、水神祭祀活动、护林员制度、冲肥入田法、沟渠系统、沟长制、分水制和偷水惩罚制8项内容的传统和变迁过程,哈尼族梯田水文化传统及其社会、经济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哈尼梯田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转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尼族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体系中,有诸多的神话和故事都记载了哈尼族古老并且令世人瞩目的农业文化。这些神话传说清楚详细地记载着哈尼族农业文明的多个方面,深刻且形象地记录着关于哈尼族农业文明和农耕生活的心得体会和种植经验。哈尼族的梯田神话充分地表现出了哈尼族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及哈尼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哈尼族梯田是文化生态学的典型范例,也是哈尼族文化的本根。节日庆典是哈尼族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展现的重要载体,也从根本上从属于梯田稻作礼仪,它既是世俗的节日,又是梯田农耕程序的标志。因而梯田农耕祭祀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人们把村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愿望融入宗教情感之中,一代复—代虔诚地举行古老而简单的农耕祭祀礼仪,使这种宗教祭祀成了梯田文化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哈尼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本文探讨了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学校教育传承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现状,针对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例如:开发哈尼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重视校园民族文化建设、依托学校建立家庭和社区学习中心等。  相似文献   

16.
白陶梅瓶     
<正>白陶梅瓶:家在深山白云间。该作品运用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形象地再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神奇景象,是作者陶艺创作的主要特色。作品为建水紫陶白泥陶盘口梅瓶,型制规整匀均,端庄沉稳;装饰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坝达景区为题材,使用建水紫陶多次刻  相似文献   

17.
元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农业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广 《地理教育》2011,(11):23-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了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作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民间行为规范,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一种"准法"规定。它不仅在调节哈尼族主体行为规范、维持哈尼族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梯田的保护中展现出不一样的功能,它通过对梯田系统中核心要素的保护来实现梯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哈尼族主体对生计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单一的梯田耕种已经不能满足哈尼族主体的发展需求,梯田在哈尼族社会日渐失去重要性,梯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梯田保护不仅仅需要资金扶持,更需要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的行为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服饰工艺源于自给自足的梯田农耕经济,从棉花的种植、纺织、靛染、剪裁以至服饰的礼仪和审美意识无一不留下梯田文化的烙印。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服饰工艺从种棉到纺织、靛染到剪裁以及服饰审美意识都发生了变化,服饰艺术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作夫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摄人心魄的美,难以用语言描绘。走在红河县甲寅乡他撒村委会作夫村旁的公路上,眼睛贪得无厌地捕获梯田的美,魂魄被梯田的美震慑,一时之间,想不出合适、恰当的赞颂之词,竟然痴痴地说出下面的话来:"我死以后,请将我葬于这里的山巅,我要日日夜夜守望哈尼梯田!"朝拜哈尼梯田是我多年的夙愿。几年前路过元阳,去看梯田,当时天干,梯田无水,我没有看到众多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