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瑾 《知识窗》2013,(12):39-39
一、教材特点《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藏在文字当中,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诗歌共有五小节,其中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二、片段实录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后,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第2、3、4节。  相似文献   

2.
罗浩刚 《科教文汇》2012,(16):86-87
顿挫手法是《散步》一文的核心修辞手法,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被广泛地运用。以尊老爱幼为中心的和谐是《散步》的思想核心,顿挫手法在本质上是矛盾思想的反映,顿挫手法与和谐内质之间的张力成就了《散步》的艺术魅力,《散步》是矛盾冲突之后的和谐。但现在的教材、教参对于《散步》教学,没有提及顿挫手法,导致对文章内涵及艺术修辞的解读处于较浅的层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大都重视精读课文教学,从字、词、语句、段落到文章思想,分析细致入微。但是对于教材编排的略读课文,很可能潦草处理,泛泛而过。笔者通过教学《祖父的园子》、《刷子李》两篇略读课文,深深的感受到,略读课文才是学生展示阅读理解能力的舞台,因为没有多少条条框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们反而可以自由发挥,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学生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赵方 《科教文汇》2012,(11):124-125
在英语试教中,不能正确分析和解读教材,灵活把握运用教材,上好试教课,是师范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英语初级听力》教材为范本,结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英语听力教材解读的方法和过程,旨在让师范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把握试教课设计的方向,上好英语听力试教课。  相似文献   

5.
王浩勇 《科教文汇》2009,(29):148-148
教材质量是关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外语界也推出了数套教学理念较新、质量较高的新型大学英语教材。任长松(2001)、赵新颜(2003)、赵勇(2005)等介绍了一些使用某种教材之后关于教学的一些思路。2008年河北农大申请第四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成功,课题名称为《基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型读写教材试用研究》(应用研究类04号),对大英教材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显然,这些文本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和感悟文本。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解读文本,抓住文本做文章。每一册语文教材,都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一定的规律体现编者意图的。因此,成功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也显得至关重要。再拿?故乡?为例,这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还有?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心声?。这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为中心。?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弄清四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去解读就各有侧重了。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试用教材《英语》注重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英语教学实践是解读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孙元菁 《知识窗》2013,(6):55-55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课程较大地增加了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大.长达6页的《我与地坛》必须在两个课时内完成,而鲁迅的《祝福》更是长达16页.这些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求一个科学解读长篇课文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核心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解构长篇课文.因为核心问题是贯穿长篇课文的关键.围绕核心问题解读文本.能使学生踏上一条轻松的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9.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的课文,作品的主题是"爱",是对弱者的关爱。听了王君老师对《老王》的讲解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明娅 《科教文汇》2009,(14):40-40
《中国小说欣赏》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本模块教材内容涉及了十八部小说,由于远离高考多年,小说的教学难度很大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教学时抓住教材的解读与重构,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任晓琨 《科教文汇》2009,(29):173-173
词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各项考试考察的重点。教材对于词汇教学设计安排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在有限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程度。因此,高质量的教材尤其是词汇教学的合理安排是各个高校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着重运用对照法,结合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对当前较为通用的第三版《大学英语精读》、《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体验英语》教材做出词汇方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行蒙古族师范汉语文课本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 ,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都散编在课文单元之后。文选中的课文是学习写作知识的重要依据 ,写作知识对课文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 ,课文不是写作的范文 ,是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范文和榜样。但是 ,学生学了那么多课文 ,除了阅读文以外篇篇都是听老师的讲解和评析 ,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写不好写不通作文 ,甚至照着范文也不知从何下手 ,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脱节。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强调了字词知识的掌握 ,还注重了文章层次结构的交待。特别强调对文…  相似文献   

13.
成欣 《百科知识》2021,(21):64-65
通过比较大陆《语文》和台湾《国文》两版教材共有的具体课文——苏轼的古代辞赋《赤壁赋》、徐志摩的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助读系统的不同点,发现《国文》教材更加细致,插图数量、类别也更多,附录知识更充实丰富.这些都是大陆《语文》教材编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程露瑶 《科教文汇》2020,(8):111-112
本文通过梳理与总结《一夜的工作》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结合《一夜的工作》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学情,对当前收集的课例进行分析评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材内容;二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曾有人提及.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编入了很多的长课文,而且它们又大多是略读课文,安排一课时完成.长文信息量大,但内容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讲多了学生厌倦,讲少了似蜻蜒点水,毫无收获.所以“长文短教”便成了一条很重要的教学思路.所谓短教,就是教师开发教材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实现这一点,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更需要教师备课中研读教材这个例子,根据所教年段、所教学期、所教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所教课文的特点,乃至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能够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切入点.只有教师反复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才能真正实现“短教”的目的,并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说"屏"》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面对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提出不同的教学思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笔者有幸观看了余映潮老师《说"屏"》的教学实录,受益匪浅。本篇小论文旨在谈谈笔者从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实录中得到的体会,并对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进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7.
主编的话     
本期论文继续在经典与热点问题之间进行思索.记得有学者说过,疫情之后,哲学成为了一种现实.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如何解读新冠疫情?来自中、美和德三国的3位技术哲学家对全球疫情技术治理展开了合作研究,在本刊2021年第1期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全球疫情技治的文化比较》一文.本期设"笔谈"专栏刊发9位世界著名技术哲学家对上述成果发表的针对性意见的译文,以推进和加深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益琴 《科教文汇》2009,(26):126-126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 2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从而与主人公产生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第七册《春联》是一篇介绍有关春联知识的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语文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Mc 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细则为依托,分析和评价了第三版《体验大学英语》,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为教材的使用者和编纂者提供使用和修改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