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的心眼     
<正>年轻时特别喜欢养狗,人到中年精力衰减,停止养狗开始养猫。最初一个朋友说他们家有个小折耳的蓝猫,当时一想:这蓝猫太有意思了。一看是蓝灰色,很喜欢。拿来的时候两手捧着,一丁点儿,在家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它一"人",大家都哄着它。有一天,我觉得一只猫养着孤独,能不能给它配个伴啊?经过全家商讨说,可以。然后就在网上搜,让人家  相似文献   

2.
猫的心眼     
正年轻时特别喜欢养狗,人到中年精力衰减,停止养狗开始养猫。最初一个朋友说他们家有个小折耳的蓝猫,当时一想:这蓝猫太有意思了。一看是蓝灰色,很喜欢。拿来的时候两手捧着,一丁点儿,在家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它一"人",大家都哄着它。有一天,我觉得一只猫养着孤独,能不能给它配个伴啊?经过全家商讨说,可以。然后就在网上搜,让人家帮我找,有个人介绍说,有一个朋友家里有一种猫,叫布偶猫,我查了查  相似文献   

3.
《猫》导读     
一、抓结构,理思路郑振铎的《猫》,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层次清楚,思路井然。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他们是不难理解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的。 1.文章自开头至第一节是写第一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猫,后来这只猫____了,毫无____,只是____地躺着,不久,终于____。从第____至第____节是写第二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小猫,比第一只____,更____,养了两三个月居然能____。然而,好景不长,它终于____了。从第____节至第____节是写第三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____的无人收养的小  相似文献   

4.
差生侯迪     
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我18岁,差不多还是一个半大孩子。面对个子和年龄都与我相差无几的初三学生,我有些惶惑。一敬校长,这倒不是因为他头上见第一面,他就朝我微笑,那是一种很 真诚的笑,容易让人想到春天的阳光。 “哪怕全世界都嫌弃你的孩子, 你也要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校长拍 了拍我的肩说,“时刻记着这句话,你 就能够在讲台上站稳。” 校长的话很有道理,但真正做起 来却并不容易,因为,我的面前就站 着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孩子——侯迪。 乍一听,侯迪这个名字很有品 位,似乎应该属于金发碧眼的外国丫 头,再…  相似文献   

5.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下班回来买了一个大西瓜。我特别爱吃西瓜,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对爸爸说:“爸爸,快把西瓜切开吧!”我一边看着爸爸切瓜,一边流着口水。爸爸把第一块瓜递给了我,我马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因为吃得太快,我把瓜子也吞进了肚子里。妈妈见了,吓唬我说:“这  相似文献   

6.
珍惜的变数     
据说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把东西从树洞里勾出来。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是很没胃口的。平时,你真给猴子摆在跟前,它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你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养猴子的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真理:不能“好好”喂养他们的动物。或说不管怎样,得让它们有…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去北京美国使馆签证,真是傻得可笑。 一向听别人说,到美国使馆签证,人从来没有少过,因此,要去就得早点儿去。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径直到使馆门前,见那里果真人头攒动,排成长龙的队伍阵势可真不小。我急忙赶到队尾,站到队列之中。这时便有人走过来,低声而亲切地问道:“第一次吧?”我说:“是啊,你第几次了?”那人说:“我这已经是第五次了。”我吓了一跳,眼前这  相似文献   

8.
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小小的叶片碰到别的东西就飞快地合拢、下垂,它的名字叫“含羞草”。应该有很多人喜欢这种植物吧,可是,我最不喜欢它,因为……我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含羞草”。从懂事起,我就胆小而害羞,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动不动脸就红得像个苹果,见到陌生人头也不敢  相似文献   

9.
每次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唉,又是写、背。”“又得干一两个小时!”可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都自愿完成。想到自愿,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呢?学完《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我问学生:“学完这一课,你们想做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一定要找这本书看一看。”有的说:“我养过小猫,我想把养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一位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说:“我想把课文中感人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作文时用得着。”两个同桌的调皮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悄悄商量过了,下课找几…  相似文献   

10.
猫狗大战     
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养猫,养猫干啥?防老鼠呗。我们家也养猫,不过我们家的猫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儿不好,爱和狗打架。老人们常说,猫狗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就肯定没有什么好事。我家偏巧养了一只小狗和一只小猫。这真是冤家路窄。“汪、汪……”“喵、喵……”这不,又打起来了。我听到这惨叫声就急忙跑上楼去劝架。到楼上一看,你猜怎么着?平时势弱的小猫趁小狗被链子拴住之机正在“乘人之危”呢!只见它咬住小狗的链子使劲地拽。我看后,哈哈大笑起来。小猫转过脸来皱起眉头,好像在对我说:“笑什么?不许笑!”我也只好收住了笑,做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小山雀争食     
山雀妈妈有了三个可爱的小宝宝。当了妈妈的山雀感到幸福极了,她每天为了孩子,要起早摸黑,不停地飞到东,飞到西,四处捉小虫子,回家再喂宝宝,可自己却很少吃。有一天,山雀妈妈捉了一只毛毛虫,急急忙忙地飞回了窝。窝里三只肉滚滚的小山雀张开黄黄的小嘴,伸长脖子都要先吃。老大大声地说:“妈妈,我食量最大!应该让我先吃!”老二高喊着说:“妈妈,我肚子早饿了!应该让我先吃!”老三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身体最弱!应该让我先吃!”三个小山雀在窝里你的嘴啄过来,他的嘴叼过去,谁也不让谁,直到把这条小虫子啄得粉碎……过了一会儿,山雀妈妈又飞回…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个笑话,觉得很好笑,但是下次自己跟别人讲的时候,往往效果不咋地。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这个笑话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最近我看到涂子沛老师文章里有一段话说得好:要想让一个笑话变成自己的,要分三步走。你得记下来。第二,你得能复习,要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那种感受。第三,你还得把它讲给别人听,感受听的人不同的反应,然后再优化它。这三步都做完了,才能说这个笑话是你的了。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小金鱼     
我家养了三条金鱼,一条穿着黑得发亮的连衣裙,一条穿着红白相衬的晚礼服,还有一条穿着美丽的大红袍。说起这三条金鱼,可实在是有些“与众不同”呢。就拿“小黑”来说吧,每当我喂食的时候,“小花”和“小红”就争先恐后地抢食,只有“小黑”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只等到伙伴们都吃饱喝足不抢了,它才慢吞吞把鱼食吃了。虽然“小黑”看上去傻呵呵的,我却觉得它很乖。我第一次为鱼缸换水时,轻轻一捞,“小黑”就乖  相似文献   

14.
冬天的时候,有一天,W从大“呦!还真够神气的!”我心里小桥南路带回一只兔子送给我。声嘀咕着,怕被它听到。“这可不是普通的兔子哦!你要第13天起我开始给它买菠菜是能把它养活到明年春天,我们就吃。谁让它是W送给我的兔子先生能永远在一起了!”我的男朋友W这呢!样说。W知道我是从来养不活东西“唉——!你们学校我逛厌了,的人。我养过一缸热带鱼两只刺猬以后带我去远一点的地方散步吧!”三只乌龟四盆仙人掌,通通很快死第27天,它躺在草坪上晒太阳时,望掉了。着天说。W是要考验一下我么?于是我“可真难伺候啊!”我皱了皱眉瞧了那兔子一眼。它…  相似文献   

15.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9,(1):28-28
青青今年3岁,过年的时候我想带这孩子去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我跟她说:“青青,过新年了,我们去见爷爷奶奶好不好?”(因为青青的爷爷奶奶住得离我们比较远,不在同一个城市,所以青青从出生开始,只见过爷爷奶奶两次。)“我不要,我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不要出去见人,你们要让我叫这个人,叫那个人,很烦的。”青青这样回答我们,  相似文献   

17.
小鸭子和狼     
清清的河水,小鸭子在戏水、玩耍。小鸭子玩得真快活。谁知远处一只狼蹿到小河边,一把抓住了小鸭子,要吃掉它。“你要吃我吗!狼先生!”小鸭子扁着嘴说,“可我有个要求呀,如果你答应的话,我可以让你吃掉。”“你有什么要求快说吧!”狼回答说。“好吧,我告诉你。”小鸭子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的声音像你的声音,反正现在也要死了,我得叫几声给你听一听。”“好,你叫吧!”狼说罢,暗暗想道,反正它是逃不出我手掌的。”于是,  相似文献   

18.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相似文献   

19.
“烫着呢”     
小时候的我经常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水呀,咖啡呀,冒着气那证明它还烫(tang)着呢,所以要等它凉了才可以喝的。”我懂事地点点头,时时刻刻都记着这句话。  相似文献   

20.
黄发林是我高中语文老师,他讲 不敢这么胆大妄为了。”我小心翼翼课喜欢发表一些奇谈怪论。上高中学 地问:“照这么说,编课本的人很势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 利啰?”黄老师笑一笑说:“从这一月色》,黄老师说,原文在描写荷花 点来看,那些专家就是一帮势利小的时候,有一句“又像刚出浴的美 人。”人”,编进课本时被删掉了。我们好 黄老师的奇谈怪论,让我们长了奇地问,为什么要删掉呢?黄老师 许多见识,更让我们懂得,应该用自说:“大概编课本的人怕同学们读了 己的眼光去看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