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文·白璧德是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对20世纪初中国文化特别是学衡派产生深远影响。关于白璧德文学批评的思想核心与价值,学术界多年来评价各异。然而,对白璧德主要作品中的文学批评思想做一梳理,即可发现其文学批评的重点在于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对文学与人生关系的探讨,实质是对文学"伦理性"的解读与批评。把握这一点,不仅对白璧德文学批评的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启发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新批评初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在二十世纪中叶,新批评理论成为美国文学批评的主流思想,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对文学批评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新批评理论的先驱,艾略特提出了外部权威、内在人格等理论,震撼了整个文学批评界。本文旨在探讨艾略特提出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标准,以期为更加全面的阐释文学作品提供有益范式。  相似文献   

3.
孙浩 《文化学刊》2023,(2):224-227
《幽梦影》是清人张潮所著的清言小品文集,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文与时人评论并行刊刻,展现了清初名士的风采与情趣。书中生活情趣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有读书之趣、游赏之趣等,典型体现了清初名士不同于前代的生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理论,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说"圆照"     
本文讨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圆照"一词的文学批评学内涵,辨析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圆照"与佛教哲学中的"圆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对刘勰提出的"圆照"、"圆照之象"及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与批评理论中重"圆"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晋文学对话在文人交游的氛围中展开。文人交游的产生是文人与权贵对话的产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他们对话的工具。在这种语境下产生的文学大都是为谋求政治利益而作的唱答诗,多以"轻绮"为艺术特征。"浅而绮"文学审美的形成,也与当时玄学的发展关系密切,"游仙"诗与"隐逸"诗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玄学的影响,玄理使文学在与玄学的对话中上升到审美之境。刘勰所谓的"轻绮"、"浅而绮"不仅批评了西晋文学华美雕琢的文风,也批评了西晋文学玄虚平淡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秉承这个意旨,鲁迅文化基金会自成立起,就设立了“大师对话”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旨在通过鲁迅故乡与世界各地其他文豪的故乡对接,开展文豪故乡国际文化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洪刚  孙俊华 《文化学刊》2010,(5):120-122
池田大作先生一直致力于人类的文明对话与生命尊严与价值的实现。他明确提出,和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而和平思想要为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必须经过教育的养成;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和平,实现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文明对话。根据池田大作先生的这些论述,教育应帮助每个人真切地认识到和平的价值,确立培养"国际人"的和平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对话言语描写来展开人物冲突与推进情节发展,对剧本的言语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戏剧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该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行事行为维度对《推销员之死》中父亲威利与儿子比夫的对话片段展开行事行为话轮分析,旨在揭示剧中父亲威利与其儿子比夫之间冲突的本质与根源。研究发现,父子对话中批评性传达以及否认性回应等行事行为是构建戏剧人物冲突的主要话轮模式,而行事行为类型中具体的言语内容,更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是该戏剧人物之间冲突形成的本质及根源,表现了以威利为代表的普通美国民众对美国梦的物质化与理想化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