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珍惜拥有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小时候曾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3年,费了好多纸,却写得很平常,先生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一天,有个赶考的秀才从米芾的家乡路过。米芾听说他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说:"要我教你,就得用我的纸才行。我的纸5两纹银一张。"米芾听后,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从小学到现在读完初三,一直德、智、体全面发展。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能忽视对孩子点滴小事的引导和教育。儿子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即教他背诵《悯农》这首古诗。意在让他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都来之不易,都要格外珍惜。儿子吃饭时,碗里剩一粒米,我都让他吃掉;对每一张纸,我不允许写几笔即随手扔掉。有一次,我们全家在外散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枇杷和琵琶     
<正>从前,有个纨绔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他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于是,他从桌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扑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错了两个,"枇杷"被误写成了"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相似文献   

5.
范曾先生国画别开生面,注重诗魂书骨,他文学修养尤其是诗才升华了他的国画创作。在南开大学跟随范曾先生读博士的几年间,难以忘记的是茶余饭后,游历之间,先生每每出对联让命作。一天晚饭后,我与范先生散步,顺便到米景扬先生宅一坐。范先生见壁上悬挂着张大千书法横幅"镂烟剪云",让我对下联。我即对曰"悬素操觚",先生拿过纸来,续成七言对联,曰:"悬素操觚思大朴;镂烟剪云意不群。"记忆深刻的2001年7月22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午,邻居携小儿来向我求教.这位母亲一边把一张作业纸递给我,一边絮絮地说开来:"老早叫他背,他偏不肯,磨蹭到现在才会背四首,而且还背了这首忘那首.让我给他解释诗的意思,我解释不来,只好上您这儿求教来了……"  相似文献   

7.
大爱无声     
袁恒雷 《课外阅读》2013,(16):26-27
<正>钱钟书先生说,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是"大爱无声"的傅雷先生。我最初知道傅雷先生是通过他的名著——《傅雷家书》。性格内向、不事张扬的他用一封封折射其思想光芒的书信教导他的大儿子傅聪。这些家书百分之百体现了他的思想,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是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不用担心"批  相似文献   

8.
写张万祥先生,心里没底。朋友写,他的徒弟写,资深记者也在写。"网星","青春老人","富有老人","网上收徒",均有捷足先登了。写朋友的情谊,我觉得底气不  相似文献   

9.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10.
张桐 《班主任》2011,(6):11
某天,班长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不好了,小曾要绝食,谁劝都不听。"听了这话,我心生疑惑:没听说他要减肥呀?而且他也不挑食呀!我一边想着,一边向班里走去。一进班,小曾举着一张纸来到我面前,要我看这张纸,只见纸上写着全班学生的学号,其中不少男生和女生的名字用"桃心"相连。不难看出,这大概是一张谁  相似文献   

11.
米芾小时候学写字学了三年,仍写不好。他听说一位赴京赶考的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便跑去请教。可秀才说:"拜师可以,但得买我五两银子一张的纸。"米芾先是犹豫不决,但他求学心切,便借了钱,买了一张纸,回家练字。  相似文献   

12.
王瑞芳 《辽宁教育》2013,(4X):87-87
<正>几天前,班里转来了一名男生,名字叫小涛。转来当天的语文课上,小涛斜着身子坐在那里,两脚蹬着桌子边上的木撑,左瞅瞅,右看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走过去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他却振振有词:"这篇课文我全都学完了,不用听。"下课前五分钟,我告诉孩子们要听写本课的生字词。孩子们习惯性地拿出听写纸,写上名字等着老师提问。小涛前后看了看,也照样子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然后两眼直盯着我。"写上自己的名字。"我微笑着示意他。"知道,我本来就要写的。"又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凭经验,我看出这个孩子不是"很听话",既有点自以为是,又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也可能,他的这种心高气傲其实是为了掩饰些什么。于是,在听写时,我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孩子们都在安静地书写,当走到小涛的身边时,我发现他的握笔姿势不对,字也写  相似文献   

13.
怀特的单子     
李荷卿 《小火炬》2012,(Z2):78-79
如果不是看到写在纸页上方的那些红色大字——"别忘了",我是不会捡起那张纸的。因为,那张纸已经被很多人踩过了,上面印满了肮脏的脚印,而且,它躺在走道上,我必须将身子斜伸出课桌才能够到它。不过我很好奇。别忘了什么事?那张纸厚厚的,像明信片一样,也像明信片差不多大。在那三个大红字"别忘了"的下面,还用铅笔写着三行小字:  相似文献   

14.
王宝琪 《数学小灵通》2016,(4):18-19,16
杰克早晨起来晚了,结果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他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同桌巴迪对他说:"你应该把它写下来,以免忘记。"杰克点头表示同意,就在格子本上撕下一张纸,在中间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今后不再迟到"六个字。巴迪说:"一张纸只写了六个字,还写在中间,多浪费呀!再说,这么大一张贴哪儿呢?我帮你把它切割下来吧!"说着他拿出  相似文献   

15.
小小魔术师     
又到课外活动时间了,我正要走出教室,从后桌传来一 阵欢笑声。谁这么高兴呢?肯定又有什么新鲜事了。我回过 头一看,原来是叶萌在进行他的魔术表演呢。只见叶萌手里 拿着一张折好的白纸,神采飞扬地说道:"各位女士先生,请 看我的超级变纸--一变三魔术。"说着便麻利地打开一张 纸:"瞧,我这张白纸里没有暗藏什么纸张,不信请检查。"他  相似文献   

16.
免费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相似文献   

17.
<正>半张纸能干什么?把它当作草稿纸使用的话,或许一两分钟它的使命就完结了;而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却让"半张纸"物尽其用,甚至物"超"其用。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结构"单元中的《半张纸》写一位刚刚丧妻失子的年轻人在搬离住所前,由电话机旁半张写满各种字迹的便条纸引起了对过去两年生活的追忆,当他最后离开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上,我安排学生写《生活积累》。大部分学生已经修改好草稿,开始往作业本上誊写。这时,王方伟捧着作业本来到我面前,十分为难地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纸多翻了一张。”我接过一看,前一篇作文和新写的作文之间有一张空白的作业纸。怎么办?按照通常的做法,很简单,撕掉完事。但这次我不想采用这种做法。我问王方伟:“你为什么会多翻一张?”“因为粗心。”他的回答很果断。“那你就在这张作业纸上写写粗心有什么害处吧,防止以后再犯类似的小错误。”王方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写。一会儿,他上来让我看他新打的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夏天,我为88岁颜仁禧先生的诗文选续集《诗风吹绿校园春》写了首七绝作为"序",这本诗文选是他致力于中小学诗教而编写并自费出版的。这个"序"是:"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魂凝处是诗魂。"写后,开始我豁然开朗,感悟到"国魂凝处是诗魂"这一自然流出笔端的诗句,正是我这些年来力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考场作文很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一说到师生之间,立马就是"我"生病,老师来补课",我"感动得要掉泪,不小心碰掉了一本书,老师弯腰捡,掉下一张纸,"我"一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